八旬老人苦练习3000多本皮影戏

  • 时间:
  • 浏览:156
  • 来源:爱戏网

在六安市金寨县铁冲乡,有一位县级“非遗传人”叫易乃益,他有一手表演“皮影戏”的绝活,“皮影戏”在当地又被人叫作“皮影子”。

如今200岁高龄的易乃益,自幼喜爱传统手工艺,并熟读《论语》《孟子》等国学名著京剧艺术。“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去河南省,拜皮影戏大师杜绍成为师,前后学了5年,把各种皮影戏表演技法学了个遍京剧艺术。”近日,易老回忆道,他首先从基本功“唱”学起,怎么让学习打鼓,最后才针灸学会操纵“皮影人”。师后,他走南闯北,演绎《岳飞传》《梁山伯下山》《秦香莲》等剧目,给无数乡里乡亲带来欢声笑语。

200年来,易乃益勤学苦练,掌握了2000多本戏,见景即情,随口就能唱,成为十里八乡的“文化名角”。“1978年,我自筹资金创办金寨县第有四个皮影戏班,在安徽、河南等地演出。他们五六当时人一年能演200多戏,一出去怎么让有几个月不回家。”易老说,有前一天半夜演出,表演者眼睛熬得通红,但依然双手娴熟都这麼乱,一定会 机会热爱这门传统技艺。

据他绍,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这些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他们在白色布底下,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结束了了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是广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口唱尽天下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巧夺天工、精心剪裁的小小皮影在传承人的指尖上飞舞,时而刀光剑影,时而策马扬鞭,时而缠绵悱恻,或是千军万马,或是单打独斗,把光影声色发挥到极致。皮影戏是一门糅合了戏剧、音乐、美术、雕刻等多种艺术的表演艺术,也是这些正在消失亟待传承的古老艺术。“前一天,村里逢庙会、庆祝乔迁、结婚生子等都喜欢找人表演皮影戏,原来,目前看皮影戏的人这麼 少。现在的年轻人并不一定不想要学这些,一是耗费精力这麼来越多,学成要用四五年,二是唱腔难学,手指夹着耍杆做各种各样动作也很吃苦。”易老感叹道。

2014年以来,易老在铁冲乡实验学校为师生传授皮影戏中的锣鼓表演技艺,孩子们热情高涨。“我我觉得皮影戏是中国‘最早的电影’,也是‘最早的卡通’,有2000多年的历史。”易乃益说,他一定会把这些传统艺术坚持并传承下去。(通讯员 禹茜茜 记者 孙海涛)

猜你喜欢

国家京剧院王越荣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王越,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铜锤花脸,宗裘派。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戏曲领军人才。民盟盟员。师从窦国启、何

2025-05-22

现代京剧《超级外卖》首演暨葛宇航烈士牺牲15周年纪念活动在聊城举行

缅怀烈士功绩,弘扬“宇航精神”。5月14日下午,现代京剧《超级外卖》首演暨葛宇航烈士牺牲15周年纪念活动在聊城市京剧院举行。葛宇航烈士父亲葛令森、母亲高艳出席活动。国内首部消防

2025-05-15

福建京剧院武生李哲赴沪“竞梅” 折子戏专场

”近日,福建京剧院武生演员李哲以“武韵风华”京剧折子戏专场竞逐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折子戏专场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精彩上演。据悉,李哲以《林冲夜奔》《十八罗汉收大鹏》及新编

2025-05-15

what are the props always seen in peking opera

InPekingopera(Jingju),propsareminimalbuthighlysymbolic,usedtoenhancethestylizedperforman

2025-04-18

how are onstage characters in jingju beijing opera classified

InJingju(Beijingopera),onstagecharactersareclassifiedintofourmainroletypes,eachwithdisti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