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有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

  • 时间:
  • 浏览:296
  • 来源:爱戏网

戏曲里有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戏曲,是中国人最典型的传统审美方式。

中国戏曲雅俗共赏,选材宽泛,自古以来,既有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也有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既登得了庙堂,又入得了街巷。中国戏曲深蕴传统文化的精髓,舞台之上,一桌二椅,唱念做打,节奏唱腔,全凭演员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营造具体的戏剧情境和表现鲜活人物。而中国戏曲本质上是写意的,这与整个中国的传统艺术,如文学、绘画、书法、诗歌等,都一脉相通,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特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戏曲一直都在中国人的社会活和审美活动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随着上世纪现代文明的崛起,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娱乐方式渐趋多样,中国戏曲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尽管戏曲从过去一枝独秀、舞台霸主的地位退了下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戏曲仍然是文艺百花园中最为绚丽的一朵。

中国戏曲历经千年流传,“通变”早已融入自身血液之中,善于继承传统,也很擅长吸收和创新。戏曲代表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沉淀了中国人千年的心灵世界,而地方戏更是凝聚了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民族文艺的坚守和创新。

戏曲是古老而又面向未来的艺术,保存个性和特性的传承,扬长避短、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这就如同书法艺术需要发展创新,但不管如何创造,终归是点画线条的艺术,是汉字的艺术。中国戏曲整体的写意性、程式性要保留,切忌盲目采用现代舞台声光电技术“大制作”,破坏戏曲的本质。地方剧种的个性和风格也只能在创新中得到强化。

戏曲要走向未来,剧本是基础。曹禺大师早就说过,“繁荣的关键在于创作”,“剧本的生命在于演”。目前戏曲事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剧本荒”尤为突出。戏曲剧本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现在的剧作家创作的天地宽了、条件好了,但商品经济对剧作家心灵的诱惑和腐蚀太严重了。没有纯坦荡、自由放飞的心态是写不出好剧本的。剧作家要静下心来,独立思考,有感而发,才能创作出形象生动、内涵深刻的剧本来。

(来源:人民日报,文/季国平: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what are the props always seen in peking opera

InPekingopera(Jingju),propsareminimalbuthighlysymbolic,usedtoenhancethestylizedperforman

2025-04-18

how are onstage characters in jingju beijing opera classified

InJingju(Beijingopera),onstagecharactersareclassifiedintofourmainroletypes,eachwithdisti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chou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Chouisaroletyperepresentingcomicorclown-likecharacters,oftenmal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jing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Jingisaroletyperepresentingmalecharacterswithbold,larger-than-l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dan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Danisaroletyperepresentingfemalecharacters.Itincludessubtypesli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