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花鼓戏武场伴奏乐器(小锣)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湖南花鼓戏
  • 《旧唐书・音乐志》(卷29)在“铜拔”条目中曰:“铜拔,亦谓之铜盘,自西戌及南蛮。”这条记载中所说的铜盘是关于“锣”的最早记载。

    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向内地流传。古代锣曾称为“金”,并用于战争,两军交战,常以锣来指挥,有鸣“金”收兵之说。

    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公元六世纪前期,后魏就开始有了铜锣出现,当时称“打沙锣”。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锣可能是由西北少数民族或国人传入。

    宋代,锣在民间音乐形式“鼓板”中被应用。到了元代,除民间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具有一定水平。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大锣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

    20世纪以来,锣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参加各种乐队的演奏。此外,它还是小贩和耍猴者沿街招揽意的工具,以锣的特有音调代替叫卖,称之为“唤头”。

    小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 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宏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 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 独特的艺术效果。锣又称“中国锣”,来自中国的民族乐队,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锣是现代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中重要的打击乐器,改变锣棰棰头的结构或质地可有效地改变锣身的音色。另外,一些较小的锣有确定的音高。

    猜你喜欢

    湖南花鼓戏独特的艺术特点

    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属小戏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农民喜爱。大多是以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传闻旧事为原型改编的。

    2022-07-23

    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

    唢呐,英文名称sou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伴奏的主要乐器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拉弦乐器,因在花鼓戏中的主奏地位,通常又被称为花鼓大筒。湖南花鼓戏大约起源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大筒作为其伴奏乐器在民间早已出现,因此,它的形成应该更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名家邢险峰

    邢险峰,湖南省十届政协委员、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员。从1977年进入湖南省艺术学校开始,邢险峰唱了30年花鼓戏。她说,为群众唱戏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也很快乐。一听说省花鼓戏剧院送

    2022-05-30

    湖南花鼓戏名家李赛俭

    李赛俭女,54年生,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一级演员。在悠扬的鼓乐声和热烈的掌声中,在“中国戏曲红梅大赛”中喜获“红梅金奖”的我市花鼓戏《磨豆腐》的两位表演者李赛俭曹勤业,载誉归来。副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