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的吹粉变脸和扯纱变脸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婺剧
  • 婺剧“变脸”特技往往随着艺伶去世而失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江山婺剧团退休老艺人张新钱等还能讲许多变脸的秘诀。张新钱是东阳人,1910年,12岁入大荣春班(二合半班)学戏,先后在大鸿喜、郑金玉、周春聚、新春聚等班演武小生,江湖诨名叫“掼不死”,拿手好戏有《火烧子都》、《武松打店》、《进香救驾》等。他自豪地说:“婺剧‘变脸’历史悠久,比川剧‘变脸’还要丰富多彩,是婺剧绝技之一。”

    吹粉变脸,是将粉状颜料,预先放在道具中,口吹使其黏在脸上的变脸方法。“吹粉变脸”的艺伶脸上必须先有油彩,方能黏住,故往往在抹脸后使用。如《火烧子都》后一次变脸,子都在庆功宴上举杯欲饮时,杯中先放好金粉,杯口斜朝脸部,演员利用遮袖饮酒之机,用口一吹,金粉飞洒脸部,即变成金脸。

    扯纱变脸,是利用带色织物,事先缩藏于额上,变脸时转身迅速拉下即成。婺剧中的变脸有一种是利用绉纱变黑脸。如在婺剧乱弹《玉蜻蜓》中,与女尼厮混的书生申贵升,得痨疾在庵中临终时,头向桌下一低,将绉纱扯下,蒙住整个脸,因绉纱半透明,五官似见而不见,呈死灰色。浦江乱弹班著名小生王金龙最为擅长。

    猜你喜欢

    婺剧乱弹伴奏乐器(笛子)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

    2022-05-25

    农村婺剧团的化妆

    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

    2022-05-25

    婺剧乱弹伴奏乐器(板胡)

    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

    2022-05-25

    婺剧乱弹的伴奏

    研究一个剧种的伴奏,先得了解这个剧种的主奏乐器。每个剧种(或声腔)都有自己的领奏乐器,如京剧是京胡,昆曲是曲笛,越剧为主胡,广东粤剧为粤胡,梆子则为板胡,湘剧是大筒,滩簧用二胡

    2022-05-25

    婺剧的剧种特点

    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高腔、西吴高腔、侯阳高腔三种。西安高腔形成于衢州一带,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这种高腔唱时以鼓为节,有人帮腔,就是古代杂剧的“一唱众和,锣鼓帮附”的遗风,较为古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