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三跳”之婺剧大花脸“跳财神”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婺剧
  • “跳财神”由大花脸表演,身穿黑蟒袍,头顶铁盔,脸戴面具,手捧闪亮的金元宝上。传说财神是赵公元帅,真名为“公明”,亦称赵玄坛,因玉皇大帝封其为正一玄坛元帅故称。他是陕西终南山人,自秦时避世山中,修炼得道成仙,其貌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凡求财者均能称心如意。

    传说,有一次婺剧高腔“赵文锦班”演出,在乘船中遇到狂风巨浪,船上的行头因翻船全部沉没江中。班主赵德贵被江上的渔夫救起,赵德贵感恩不尽。后径自入财神殿叩求了三天三夜,等回家后发现天井中的三个大水缸发出闪闪的金光,赵德贵走近仔细端详,原来装的是满满的大小元宝。日后,赵班主除了重新添置三套最好的行头以外,将多余的元宝都分给村中穷苦的百姓。从此,戏班子与日兴旺,财源滚滚而来,为了感谢财神的护佑,在正本戏演出之前一定要表演戴黑面具的“跳财神”,祝愿天下的人们广进财源,发家致富。

    我们在前面发表的《南戏的活化石:婺剧高腔》一文中,论述了婺剧四大高腔源于南戏。本文解决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那就是古老的婺剧中有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戏的遗存。“婺剧三跳”是中国傩戏在古老婺剧中的“活化石”。由此,我们十分清晰地看到了婺剧发展的脉络,那就是“傩戏”→“南戏”→“婺剧”。

    我们认为,群众喜闻乐见、吉祥如意、短小精悍的婺剧“三跳”不能作为一种“古董”放在历史博物馆中把玩,而应该精心打造,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婺剧复兴的“前奏曲”,成为金华旅游文化中最富特色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婺剧乱弹伴奏乐器(笛子)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

    2022-05-25

    农村婺剧团的化妆

    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婺剧则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赞过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

    2022-05-25

    婺剧乱弹伴奏乐器(板胡)

    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

    2022-05-25

    婺剧乱弹的伴奏

    研究一个剧种的伴奏,先得了解这个剧种的主奏乐器。每个剧种(或声腔)都有自己的领奏乐器,如京剧是京胡,昆曲是曲笛,越剧为主胡,广东粤剧为粤胡,梆子则为板胡,湘剧是大筒,滩簧用二胡

    2022-05-25

    婺剧的剧种特点

    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高腔、西吴高腔、侯阳高腔三种。西安高腔形成于衢州一带,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这种高腔唱时以鼓为节,有人帮腔,就是古代杂剧的“一唱众和,锣鼓帮附”的遗风,较为古

    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