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 浓郁的地方风味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桂剧
  • 每个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地方戏,都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亲切感。这和许多地方戏用自己方言吟唱是分不开的。地方戏深深扎根于产它的家乡,与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成长与家乡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从清代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桂剧一直是广西流行地域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也是最能体现桂林文化特质,展现桂林人风貌的一种传统艺术。它的形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桂林的社会思想文化、民风民俗的形成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学、社会学及文化学研究价值。

    桂剧也以它独有的艺术形式,深刻的融入桂林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有老桂林人回忆:我想到幼年时代,骑在大人的肩脖上,到漓江岸边,定桂门的露天大戏台看戏的往事。在戏台前边的空地上,在拥挤的人群中,安然自在地观看戏台上的表演,真是童年一乐,是难得的享受。

    桂剧是根植于桂林民间的艺术,发生发展于桂林的青山秀水之间。桂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知名人士、风物名胜乃至风俗民情、方言俗语,无一不是桂剧舞台重点表现、努力渲染的对象,具有鲜明桂林人性格特征的士农工商、贩夫走卒等,为桂剧艺术画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近年来,桂剧更是创作了一大批以桂林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剧目,《灵渠长歌》、《瑶妃传奇》、《大儒还乡》、《何香凝》等,广受好评。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桂剧艺人创造许多精彩绝伦的表演技艺。比如《打棍出箱》,不单桂剧有,京剧有,其他地方剧种也有。然而,剧坛公认,广西桂剧的《打棍出箱》技艺卓绝,首屈一指。

    猜你喜欢

    桂剧的溯源

    作为广西主要剧种的桂剧,到底是怎样演化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源于何地、始于何时?至今未有定论;到目前为止,区内最权威的讲法是“从祁戏演化而成”。笔者近年在负责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

    2022-05-21

    桂剧名家唐景崧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85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次年,抵越南

    2022-05-21

    桂剧的艺术特点

    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俱重,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弹腔

    2022-05-21

    桂剧大师蒋晴川

    蒋晴川,(1885-1896)名昌正。广西兴安县湘漓镇犁头圩人。生于咸丰五年(1855)十月。自幼从师学习桂剧,饰演旦行,到同治末年在桂林初露锋芒。为博采众长,后到湖南学习祁剧

    2022-05-21

    桂剧旦角演员张树萍

    张树萍,广西桂林市桂剧团旦角演员,生于1964年。她于1983年毕业于广西戏校桂剧表演专业。曾得桂剧表演艺术家尹羲、秦彩霞的传授。擅演剧目:《失子惊疯》、《瑶妃传奇》、《风采壮

    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