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的向外流传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李二嫂改嫁》的改编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使山东吕剧在全国驰名,这是吕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批新的优秀剧目如《姊妹易嫁》、传统戏《王定保借当》、《光明大道》分别获得了剧本奖、演员奖和音乐奖。《李二嫂改嫁》和其它剧目曾多次晋京汇报演出,剧团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前后,《李二嫂改嫁》、《两垄地》、《姊妹易嫁》、《王汉喜借年》、《逼婚记》等剧目先后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乃至国外放映,在此期间,一大批著名吕剧演员如林建华、郎咸芬、李岱江、李同庆等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拥戴。
1950年,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方戏曲研究室成立,把吕剧作为研究改革的重点,以《小姑贤》一剧作为改革尝试。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又将现代题材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为吕剧上演。郎咸芬扮演的李二嫂,获得好评。在音乐方面也以四平、二板为基础,创造了反四平、散板、快板、二六等新的板式;并吸收和揉合梆子、茂腔等其他剧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它的唱腔、音乐逐渐丰富起来,增强了剧种音乐的表现能力。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济南市鲁声琴剧团也易名为济南市吕剧团。山东省现有29个专业吕剧团,业余吕剧活动遍及山东全省。此外,新疆、黑龙江、辽宁、江苏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吕剧团。代表剧目《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逼婚记》等先后搬上银幕。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吕剧”在境内广为流传,每逢年节、庆典,演唱“吕剧”成为习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1979年,广饶县吕剧团、垦利县吕剧团开始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广饶县吕剧团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新剧《合家欢》,在县内外巡回演出。1987年,利津县京剧团更名为利津县吕剧团。1984年,市文化局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专门开展吕剧研究,深入农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开“吕剧史料座谈会” ,邀请20多名吕剧老艺人参加。1986年春,又邀请14名老艺人进行仿演录像。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编纂完成《东营市吕剧音乐集成》书稿,于1988年底编纂完成《吕剧起源与发展东营市史料汇编》。这两部书稿是吕剧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山东省文化厅有关领导、 山东省吕剧界许多专家和名演员(如李渔、郎咸芬)的热情指导与帮助。1991年3月5~8日,举办“东营市首届吕剧汇演”,全市有8个代表队、240人参加,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进行汇演,演出新创剧目12个。1994年,以广饶县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东营市吕剧团” 。至1995年底,全市先后有15名吕剧演员获省优秀演员称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