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吕剧音绕齐鲁(一)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起源于民间说唱艺术的戏曲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她的最大特点是曲调优美,表演细腻传神,贴近生活,表现力强,富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和齐鲁乡土风情。过去曾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1900年,广饶县谭家村扬琴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人最先把《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并进行化妆演出的试验。一些群众看到表演中有驴形道具,便随口把“化妆扬琴”称作“驴戏”。“化妆扬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在济南称“扬琴戏”(简称“琴称”),在西南称“上妆扬琴”,在临邑、济阳一带称“迷戏”,在胶东称“蹦蹦戏”,在博兴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也有称“捋戏”的(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 “捋”)。用文字记载时,皆用“吕”字代替,即为吕剧。吕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简单朴实,明快流畅,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琵琶、唢呐等。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