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吕剧音绕齐鲁(一)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吕剧
  • 齐鲁之邦,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近代民间文化和戏曲艺术繁盛的地方。吕剧,是山东省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也是省内从业人员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地方戏剧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她是我国剧坛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几十年来,曾因演《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小借年》、《红嫂》、《苦菜花》等剧风靡全国。同时造就了一批以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同志为代表的著名艺术家。2007年,为繁荣先进文化,振兴吕剧艺术,激励我省中青年演员尽快成名、成才,本报和山东省文化厅、山东名人协会、山东省吕剧院等十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我最喜欢的十大吕剧名家、十大吕剧优秀演员和振兴山东吕剧十大贡献奖”评选活动。此评选活动是我省吕剧艺术诞以来,首次对吕剧专业演员进行的评选,其规模大、层次高、参评人数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文化公益活动,是推动吕剧发展向广大戏迷观众推吕剧名家名人的一次盛会。同时也将为振兴、传承齐鲁吕剧艺术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细细回顾百年吕剧,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她深深根植于这片齐鲁沃土上,才会有至今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影响力和坚强的生命力。

    起源于民间说唱艺术的戏曲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她的最大特点是曲调优美,表演细腻传神,贴近生活,表现力强,富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和齐鲁乡土风情。过去曾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1900年,广饶县谭家村扬琴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人最先把《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并进行化妆演出的试验。一些群众看到表演中有驴形道具,便随口把“化妆扬琴”称作“驴戏”。“化妆扬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在济南称“扬琴戏”(简称“琴称”),在西南称“上妆扬琴”,在临邑、济阳一带称“迷戏”,在胶东称“蹦蹦戏”,在博兴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也有称“捋戏”的(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 “捋”)。用文字记载时,皆用“吕”字代替,即为吕剧。吕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简单朴实,明快流畅,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琵琶、唢呐等。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

    猜你喜欢

    [吕剧]姊妹易嫁(山东地方戏曲 第四场)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吕剧]姊妹易嫁》戏曲谱P2:《[

    2022-06-07

    [吕剧]管得好(全本)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吕剧]管得好》戏曲谱P2:《[吕

    2022-06-07

    吕剧的伴奏乐器大锣

    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常用到它。它也常与别的打击乐

    2022-05-18

    吕剧的伴奏乐器板鼓

    板鼓板鼓,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

    2022-05-18

    吕剧的伴奏乐器堂鼓

    堂鼓,又叫做同鼓、战鼓,清代则叫它杖鼓。鼓框是木头作的,两面蒙上皮革。现代堂鼓一般有三种规格,鼓面直径分别为22、25、32公分,鼓高都是33公分,前两种小堂鼓发音高亮,后一种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