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提线木偶戏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提线木偶戏
  • 福鼎提线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历史故事和传统演义的戏剧,是闽浙地区传统戏的一种。它源于宋,流行于明清,民间称为“七条线”。其主要分布在福鼎白琳、贯岭等乡镇,表演地涵盖了本地各个乡镇的村落和闽东与浙南地区,常常在传统节日、民间节日和庙会、祭祀等活动中表演。

    福鼎提线木偶制作精致,肖形毕具,表演栩栩如。其身段多在90至110厘米之间,木偶头戴金冠,身着五色龙、凤袍,脚穿各种皇家靴、云头靴、高靴、布底鞋、花鞋等。传统的木偶提线长160厘米左右,艺人站在后提线演,现在则是在台桥上演出,出现了台中台的效果,提线长达300厘米,表演更具生动性。艺人根据不同剧本扮演生、、末、,表演内容涵盖唐、宋、元、明等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平民布衣的演义故事,主要类别有神话戏、武打戏、文戏、审案戏、寿戏等。木偶艺人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许多特技,如飞刀、花、划船、抬桥、拾币、喷火、斩头、剖腹、脱衣、变脸等动作。

    木偶戏艺人多才多艺,具备了基本的吹、拉、弹、唱表演功底,主要以说唱和道白为主。戏剧内容由剧中人物“麻鼓长”口白绍,时时分析讲述剧情,说话诙谐幽默,以增添观众的兴趣。木偶戏艺人表演所使用的福鼎方言,主要为桐山话、闽南话、浙南话和畲族话语言相结合的语词、语汇、和古读音的唱腔,体现了福鼎地处于闽浙交界、海西东北翼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古代传统戏剧剧种的古老性与多元性。

    与此同时,福鼎木偶戏保存着大量古代闽浙交界地区民间婚丧喜庆及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