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种类型的演出

  • 时间:
  • 浏览:207
  • 来源:爱戏网

  一、剧

  在上海解放前越剧的演出,完全是受剧场老板的雇用,演职人员的工薪由老板付给,班社对营业的好坏不负经济上的责任。上海解放初期,各越剧团体挣脱老板控制,组成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姊妹班”。尤其雪声、东山、玉兰等大型越剧团,为期半年或一年地与剧场签订演出合约,确定演出收入的分成比例。同时,为确保剧场收入,剧场对剧团规定最低营业额的限额,如低于限额,剧团则减少分成。50年代起,剧团与剧场分成比例,则统一由文化主管机关规定,票务由剧场负责,并组织观众,收入分成按规定比例,支出费用实行公提。一般市区正规剧场演出七三分成,剧团得70%,剧场得30%。费用公提:广告、海报、宣传品按七三负担;水电、冷暖气费各半承担;热水由剧团负担。剧场规定剧团合成排练、彩排及装拆台时间,超过剧场规定时间用舞台,所有水、电、冷暖气、用台场租,均由剧团负担。市区剧场亦有不按分成而按场租计算的。如:市府礼堂、大世界游乐场、文化广场等,营业收入归剧团,费用由剧团支付,剧场收场租。

  二、本市俱乐部、文化馆、文化宫、边区等剧场演出,收入分成剧团提高为80%,剧场得20%,费用公提同市区剧场。但有的剧场考虑到剧团等级规格或有较高知名度的演员,营业情况好和票价较高,就自愿减少剧场分成或承担较多的费用。

  三、到省市巡回演出,大城市剧场一般按七五、二五分成,县城为八二分成。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区剧团在上海市区剧场演出,大幅度减少。剧团到外地巡回演出,县城剧场及省市剧场大都实行包场计算,但剧场压低包场费,发给剧团演出人员伙食补贴,甚至住宿补贴、车旅费等,实质上是将部分公款转给个人。

  四、下基层单位营业性演出,如:工矿企业等有附设礼堂,由工会组织售票或包场,大致上参考俱乐部演出分成或包场费。

  五、到郊区农村演出,文化大革命前深入到公社礼堂,甚至到产大队。公社礼堂售票较少,大都是包场,售票一般与俱乐部相同。

  六、小分队形式演出,票务由剧团自理。

  七、下部队演出,基本上实行包场计算。

  八、在非正式剧场演出的晚会、慰问、招待演出、政治任务等,根据剧目大小、演员级别、演出任务性质而定。有按演出收入标准补贴,或由组织单位给予象征性补贴。

  以上各种营业性演出收入情况和形式,文化大革命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后,如到俱乐部、文化宫、下农村(镇、村)或下部队等演出基本上已不存在了,政治任务性质的慰问、招待也极少,剧团演出场次大大减少。文化大革命以前,如上海越剧院三个团每年要演出近八九百场,如1960年演出1 112场,最多一年1958年,演出1 708场。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均在600场左右,而后逐步减少至300多场。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