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的异乡姊妹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78
  • 来源:爱戏网

说起“曲剧”,我们立刻就会想起《柳树井》《杨乃武与小白菜》《珍妃泪》,也想起那对北京曲剧的创建做了特殊贡献的魏喜奎。这是我们首都观众经常看到的“北京曲剧”,她是在奉调大鼓等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剧种

“曲剧”这支花还有几位同名而唱腔体系并非同流的异乡姊妹呢!比如云南曲剧、四川曲剧、河南曲剧,还有个少数民族(白族)的大本曲剧,虽然都叫“曲剧”,但大不相同,切莫混淆。

云南曲剧也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她的前身是“扬琴说唱”,1954年首次化妆登台演。其代表性剧目如《斗诗亭》和《红石岩》等,基本唱腔主要由大调、小调、鼓曲、书腔等四一个部分组成。

四川曲剧要稍早一些。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四川清音的基础上形成的,曾编演了不少现代戏,如《丁佑君》、《四川白毛女》等。音乐方面则又吸收了“竹琴”“荷叶”的部分唱腔。“清音”的曲调最丰富,有一百多个牌子,同时也有大、小之分。现在四川曲剧已遍及蜀省,发展很快。

白族的大本曲刷,从剧目和音乐上看属于另一个体系。因为她是解放初期以其本民族的语言,三七一五的句式和三腔、九板、十八调的基本唱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题材大都取自本民族的历史故事。

这几个“曲剧”种相比之下,要数河南曲剧的形成比较早了;不过也称不上古老。因为从“高跷曲”到“高台曲”,登上舞台的历史也还不满六十年呢。最初的创始者是刘洛、朱万明等人,最早兴起的地点是洛阳陡沟和登封、临汝一带。其音乐体制属“联曲”,而现在则处于向“板腔”的过渡之中。基本调门是元、明俗曲小令,渗入部分大调曲牌,又吸收了豫剧京剧的某些音乐成分及锣鼓点子。风格质朴,唱词通俗,富有浓郁的活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足迹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有些优秀剧目如《游乡》《陈三两》《卷席筒》等,已拍成了电影。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