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桌戏”与“义务戏” -知识点滴-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87
  • 来源:爱戏网

解放前,用演戏来筹款有两种办法、两个名称:一是“搭桌戏”,一是“义务戏”。两种虽近似,但性质不同,一是私人筹款,一是公益募捐。

私人约角演戏筹款叫“搭桌戏”。它起自清。当时,有一些“庵”、“观”、“寺”、“院”修葺庙宇,塑画佛像,所需银钱就由该庙主持人——和尚、老道或尼姑面约请著名演员帮忙,演戏筹款。办法是在庙内搭台,请当地的绅商富户前来看戏。戏台前放方桌,每桌坐六人,每人出钱四吊,每桌可收钱二十四吊。预设的座位客满,后来的观众只好临时安置,这时负责招待的人就大声喊:“搭桌子!搭桌子!”桌子搭来,座位放好,再请来客入座。唱戏的是义务帮忙,听戏的是请来布施,“搭桌”越多,收入越大,这种演出就叫“搭桌戏”。

后来,梨园贫苦同业每到年终筹钱过年,也援此例请名演员唱两“搭桌戏”。尽管戏在剧场演出,不“搭桌子”,因演出性质决定,也称“搭桌戏”。

此例一开,界人士遇到经济拮据,也请“票友”来“搭桌”,自己四出奔走,托人卖“红票”。从此“搭桌”二字就成了私人筹款的专名词了。

“义务戏”是清朝光绪末年开始盛行的。最初是天津“南善堂”为孤儿院募捐,在“下天仙茶园”演唱“义务戏”十天,,京津名角均被约请义务帮忙,收人除一些必要开支外,全数捐献孤儿院。这种含有慈善、救济意义的演出,当年只是偶一为之。后来形成风气,“义务戏”就接二连三不断出现了。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