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35
  • 来源:爱戏网

人们常说,戏曲剧目中以角为主的喜剧艺术,川剧是高峰,因为它格调高,意境深,情节新,表演美。看了湖北省京剧团《徐九经升官记》后,可以说无论从剧本文学到舞台艺术,都足以和最优秀的川剧喜剧比美而毫无逊色。

戏一开就抓住了观众:喜堂上,傧相正在赞礼,“新娘”猛然揭下盖头,甩下红斗篷,露白孝服,手捧灵牌,哭喊刘钰,拔出匕首,就要自刎。“新郎”尤金正待拦阻,刘钰突然带兵闯进,抢走“新娘”,尤金立即奔往姐夫并肩王那里告状。

观众由此可知这场戏的中心人物叫李倩娘,她和刘钰早有婚约,刘钰从军八载,死不明,尤金仗势抢亲,强行婚礼,恰巧刘钰随着义父安国侯奏凯回朝,及时赶到……,于是这个开场,便以观众想象不到的情节,促使矛盾骤然爆发,出现了惊人之笔。这一笔,不仅是开门见山,留下悬念而已,妙的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相当简练地刻划了李倩娘那种对爱情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强烈性格。这样,又为最后一场李倩娘敢于“服毒”牺牲,埋下伏笔。一石击三鸟,显示了青年剧作者郭大宇、彭志淦严谨的艺术构思。这场戏,原是悲剧性的情节,为了全剧风格的统一,结尾一段出现了一个带有讽刺彩色的喜剧画面,虽然是个细节,我们却可以看出导演余笑予的精心设计。

当然,这个戏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徐九绎这一戏曲舞台上罕见的艺术形象,在于通过那些出人意而又合情入理的极巧妙的喜剧情节,描写了徐九经在并肩王与安国侯的压力下,内心深处展开的权与法、是与非、恩与怨的矛盾斗争,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现形的一个侧面,体现了耐人寻味、“以古为鉴”的主题思想。

徐九经之所以罕见,不仅因为他有一段奇特的经历,——从状元罢黜为县官,从县官擢升为大理寺正卿,紧接着又沦为青衣小帽的卖酒人,而且还有一个“醉半仙”的性格特征——办起事来认真严肃,待人接物吊儿郎当;更重要的是,他像貌丑陋而心灵美好,有才有识而不不文。这个看起来表与里极不相称,而实质上并不相悖的矛盾统一体,才能光彩焕发地成为舞台形象的“这一个”。

在这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导演以及音乐设计的创作,而朱世慧扮演的徐九经,更应给以高度的评价。他在现代京剧《一包蜜》中扮演艾力,已经给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次则更显示了他既有行当的坚实功底,又能从人物出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演这个人物是有难度的,难就难在如何体现上述的作为徐九经的那个矛盾统一体。这需要技术,更需要气质,朱世慧恰好能够做到技术与气质的统一。因此,不仅在唱、念、表演方面,满足了观众的欣赏要求,而且在有利于刻划人物性格的某些细微动作上——譬如几次出现的肌肉抽搐的面部表情,也都能给人以“气质美”的感受,使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萧长华、刘成基两位京、川丑角前辈的影子,这一点极其难能可贵。

《徐九经升官记》的成功,还在于李春芳(李倩娘)、陈国光(安国侯)、胡为之(并肩王)和剧团集体的通力合作,这也是值得赞扬的。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