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曾在《孙安动本》中的唱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11
  • 来源:爱戏网

著名剧表演演艺术李和曾是高(庆奎)派继承人,唱法以高亢、激越、奔放见长。他的《斩黄袍》《斩子》《碰碑》等,深得高派三昧。他的新戏《死牌》《火烧连营》等也按高派路数演唱。可是近年来,我觉得他的演唱往深沉方面发展了,听了他重排的《孙安动本》,更觉得已不能仅仅用“高派”来概括他了。

《孙安动本》故事较简单。孙安奉调进京,沿途发现权奸张从很多罪行。决定参奏权奸。不料连上三本,皇上非但不准,反而降责。孙安回家,购买棺木,以示决心。皇帝要斩孙安,徐龙大闹金殿,孙安被救,痛打张从。

几乎每都安排了大段唱。孙安登场的导板“万民泪压征鞍奉旨离任”,和曾同志仍以高派唱法表现人物的忧郁之情。下面的原板,却用委婉的行腔来表现孙安忧国忧民的情绪,“恨张从吞赈粮苦害百姓,为什么我上本到今日无有下文”两句,他用婉转,低回的腔强调孙安的思考:“为什么”三字不但娓娓动听,而且为剧情敌了铺陈。

第三场孙安写本,安排了四平调,调式较平稳,易抒情,也易表达欢乐情绪。李和曾充分利用了“一曲多用”的特性,强调孙安不安的心情,唱到“实可怜万民生死无人管,定为生民解倒悬,解倒悬”由“无人管”三个字,字字沉重、含蓄。重句的“解倒悬”,更是悲怆,突了情绪中的“忧”字。他参用了谭派、余派中的收法,使得余音袅袅,韵味深厚。但并不是说,李和曾完全改变他的原有唱法,如第四场由西皮散板:“龙潭虎穴我要跳,刀山火海不顾身……探一探黄河几时清?”和第五场的“挥毫落纸山河颤,怒火冲上九重天,毫锋抹尽三江水……上金殿闹一个地复天翻!”依然保持了他的吐字干、发声明亮清朗的特色,而“不顾身”“地复天翻”那种慷慨激昂感情,唱的痛快淋漓,唱出了人物之情,也发挥了他的高派演唱特长。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