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城北:京剧《巧县官》二题 -剧评赏析-菊坛文萃-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103
  • 来源:爱戏网

正名与闯路

京剧诸多行当里,角在绝大多数传统剧目中,向来只起插科打诨的作用。究竟丑角这一行当有没有大用、能不能在大戏中扮演第一号人物?——这个京剧界(尤其是丑行演员)长期以来思索的问题,却被一些地方戏做了成功的实践,如豫剧《唐知县审诰命》、《卷席筒》等。再者,粉碎“四人帮”后,欢笑的人民格爱看喜剧。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的成功,给京剧丑行演员以鼓舞、激励。中国京剧院三团丑行的九名同志,认识到为自己的行当正名是时代的需要,于是找来了吕剧《逼婚记》剧本,决定以改编排演的实践去闯出一条新路。

闯新路,何其难!丑角主演大戏,就是有着精深造诣和享有崇高声望的萧长华老前辈都没敢做、甚至是没敢想的。这九名年方四十的丑行弟子贸然想排大戏,岂不有欺师之嫌?其次,团里、净行当的主演甚多,排演计划早达到超饱和状态,丑角为主的戏如何能塞得进去?再次,不会有专职的编、导、音、美人员愿意参加这项工作,一切就只能由自己白手起家……

《巧》剧组十八名演员没被困难吓倒,他们苦苦地鏖战了两年,排除了外界某些流言蜚语的干扰,克服了自身也常出现的动摇心理,终于献出了奇花《巧县官》,赢得了京剧界和广大观众的赞扬。这说明,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正了名,才可能以巨大的毅力和韧性战胜重重险阻,去闯开一条新路!

有“角儿”和“有戏”

旧社会有的观众主要是看“角儿”。即使剧本无“戏”,也能因“角儿”的一唱一念、一做一打,甚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而招出“满堂好”。浩劫之后,“角儿”已不多。但是今日的观众,因时代的变革而更新了自己的欣赏趣味。他们依然希望有“角儿”,但首先希望有“戏”。只要“戏”真好,没“角儿”也能满。

《巧》剧组十八名演员中,没一位唱过“头牌”,大多处于二、三路的状态。但是他们有着二十年的舞台经验,有着为丑行正名的强烈愿望,拚命在“戏”上下功夫以求补救,才有今日这样的成果。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