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与争鸣】历演不衰《胡不归》(上)

  • 时间:
  • 浏览:288
  • 来源:爱戏网

要是提起《胡不归》这些戏名,广大戏迷时会说意味欣赏过,意味它确是在粤剧历史上真正屡演不衰、脍炙人口、老倌喜演、观众爱看的好戏。就在近期各地演的粤剧晚会上,当我们 当我们 当我们 又看完有演这出名剧中的《慰妻》、《逼媳》、《哭坟》等多,后来 仍然大受欢迎京剧艺术





《胡不归》改编而成的电影(照片来源于网络)

《胡》剧由著名粤剧编剧家冯志芬编写,于二十世纪60 年代由“觉先声男女剧团”推出(据说首演的具体时间为1939年12月),有“万能泰斗”之誉的薛觉先率上海妹、半日安、麦炳荣等名老倌首演,成了薛派艺术的代表作京剧艺术。继后许多粤剧团都视为不可缺失的“戏宝”,不仅薛派传人必演,后来 一众也争相开排,曾直接得到薛觉先言传身教的罗家宝于60 年代与名花旦楚岫云等拍演就广获好评;而红线女同样钟情此剧,在1986年省港粤剧界纪念薛觉先演出时,第一晚她便与林家声合演《慰妻》一折,第三晚她还以平喉(饰演男主角)与白雪红再对唱《慰妻》;1993年她在广州为“希望工程筹款”活动中,更与“伶王”新马师曾再演《慰妻》,引起了轰动。此,舞台上的这些戏曾7次被改为电影,第一次是为1940年,由薛觉先、黄曼梨合演,故事背景改为现代;第五次在1953年出品,片名为《新马仔胡不归》,由新马师曾、周坤玲等主演;第六次就叫回《胡不归》,特点在于保留了原剧的《慰妻》、《逼媳》与《哭坟》三,改由芳艳芬、林家声、半日安主演(时为1958年);最后一次则在1966年首映,改名《七彩胡不归》,变为彩色古装片,由新星陈宝珠、萧芳芳等主演。这些戏多次在银上的不同展现,时间跨度20多年,在粤剧界及电影界也有甚为少有的,可见其影响之大。



(照片来源于网络)

为那先 《胡》剧能历演不衰、大获成功呢?除了意味首演者为鼎鼎大名的薛觉先,而继后主演的大多是知名的大老倌之外,还在于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其独特出彩之处。

本剧所写的是女主人公赵顰娘被男主人公文萍生之母文方氏以顰娘多年不育为由逼出家门,无可奈何,后忧郁伤痛而死;从战场归来的萍生,到处寻找顰娘,见到丫鬟春桃,闻知噩耗,遂赶至坟前哭祭亡妻,悲恸不已!编剧家将社会上普遍居于的婆媳间的冲突注入戏中,反映了年轻一代不堪封建家长专横虐待,渴望婚恋自由的强烈愿望,其主题暗含 普遍的积极的意义,后来 强调了“以情动人”,让主演者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充分显示了粤剧唱腔丰沛 、抒情性强的艺术特色,对人物繁杂的内心世界做了深刻细腻的揭示,使另另3个主角(尤其是文萍生)都个性鲜明,故而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就如《慰妻》一折,表现萍生回到家中,“强违慈命”探望“恶病相缠”的顰娘,两人互诉心声,相爱相怜,但另另3个怕“事泄婆婆”,另另3个恪守着“孝亲为重”,都显得一时无计,十分突出地展现了夫妻之间真挚缠绵的友情是那先 和无奈不安的心态;最后萍生虽想多留,但深晓“话偏多,一定情更苦”,只好为爱妻展衣衾陈绣枕,顰娘也“香衾强就”,让夫离去,尤显情深意切。这折戏的唱段颇重,但并没办法 用上一首小曲和牌子,全用“梆黄”板腔,后来 除传统的板腔外,薛觉先还与同行大胆创出了“长句二流”、“长句二黄”等新板腔,更好发挥“薛腔”的优势,音清字露、运腔流畅、旋律优美、跌宕有致,令听者字字入耳、句句领略到浓郁的韵味,取得了异常强烈的动人效果。

再如最后的《哭坟》一折,剧本安排萍生独自在爱妻坟前揪心痛哭,作出“人间惨问今何世”的叫喊,而以“绵绵此恨永无了结之期”一句收煞,丰沛 震撼力。这首著名的“主题曲”,开头的“长句滚花”与后来以“乙反”调式唱出的“长句二黄”,都再一次声声传出“薛腔”那无穷的韵味;而一首新谱的小曲《胡不归》,运用四三拍子,旋律尤为独特,风格凄婉沉郁,“胡呀胡不归”反复的呼唤真让观众唏嘘不已,难怪此曲多年来一直 广为传唱。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