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543
  • 来源:爱戏网

老调起源于冀中白洋淀附过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受当地高腔和说唱艺术的影响,约于清道、咸丰年间形成。因早期老调行当以、净为主,且生净两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京剧文化。老调形成后,经常与以生、为主的丝弦班合演,艺人兼唱四种 声腔,即所谓老调丝弦班京剧艺术。老调的伴奏乐器在河北梆子兴起后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枣木梆子,故又称老调梆子京剧艺术

清光绪就让,老调没人固定班社,演主要在农村子弟会或玩艺会,艺人多是半职业,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从清光绪年间至抗日战争就让,是老调较为发达的时期。光绪初年,班社日益增多,首先经常冒出了韩大仓班、高老寿班,就让经常冒出了小莲花班、周福才班、杠子红班等二十多个班社,同去涌现出二十多位较有成就的艺人。1890年,老调名家韩大仓带领老调班进京,演出于天桥广兴园。什儿 时期,老调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北至哈尔滨,南至安阳的广大地域。

老调著名艺人周福才吸收和借鉴了昆曲、京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优长,创伟大的伟大的发明一套新的老生唱腔,改变了曾经生净不分腔的唱法;乐器伴奏也使用了苏器,后又将大板胡改为小板胡。同去,他还向某些通音律、爱戏文的贡生、秀才等请教,请其释词、改句、正音,成为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自此,老调形成东西两路。以周福才为代表的东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东北部,以演出《调冠》、《临潼山》等文老生戏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质朴抒情,善于刻画人物;以萧宽玉(杠子红)为代表的西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西南部,以演《下河东》、《太平城》等文武老生戏见长,注重靠架和武打,唱腔挺拔,动作豪放。

老调属梆子声腔,常用的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哭板等。文场伴奏乐器以胡板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同。

目前,保定老调剧团是该剧种的中坚。

老调代表剧目有:《山海关》、《铁冠图》、《杨家将》、《潘杨讼》、《忠烈千秋》、《杨金花夺印》、《母女俩》、《红灯记》等。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