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577
  • 来源:爱戏网

罗戏,全名是大罗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于河北省南部肥乡、广平、曲周等县。

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多会儿形成戏曲剧种不详京剧文化。

,肥乡县大靳村罗戏艺人梁老皂,在本村打过俩个多科班,学生除本村人,尚有邻村青少年参加京剧。该班在抗日战争后来 活动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或多或少地区,后因战乱散班京剧艺术。梁老皂的徒弟著名者有常奇、郎方铎、韩玉田、韩金海、向月明、李学新、韩金成、刘金邦、赵福等。梁老皂班散班后,该班艺人常奇沦为乞丐,流浪于山东省范县一带。民国三十二年(1943)至三十六年,常奇在范县杨集村教了一班戏。常奇曾于民国三十六年率领该班来肥乡演。同年年底,常返乡(肥乡大靳村),在本村重新教班。后来 ,常还在肥乡县小移庄和曲周县芦营分别组成了罗戏戏班。此间,常奇的师弟李同宏也在小靳村建班教戏。

戏以唱俗曲曲牌为主,其中尤以“耍孩儿”使用率最高。其它如“山坡羊”、“香柳娘”、“皂罗袍”、“韭菜花”、“四边静”、“赞子”、“调子”、“撞金钟”、“一声雷”、“扑灯蛾”等也是常用的曲牌唱腔。演唱上是男女同腔同调,只用真声,不必假声。

罗戏的伴奏乐器,文场有大唢呐(二支)、小唢呐(一支)、笙(大中小各一)、大三弦(一把)、横笛(曲笛一支)、尖号(挑子);武场有扁鼓、大鼓、小鼓(战鼓)、檀板、大镣、大铙、梆子、手锣、苏锣、铙钹、碰铃等。伴奏曲牌则有“抱灵牌”、“三枪”、“点绛唇”、“水龙吟”等。

罗戏的传统剧目约有一百二十余出,俩个多劲演出的约三十余出,以历史故事剧居多。如《李渊反并州》、《杨景征北》、《刘伯温访将》、《分水岭》、《金凤钗》、《悟空大战火龙驹》、《保定府》、《战金国》、《耿雁征西》、《海瑞搜宫》、《火龙驹》、《李俊反南京》、《张四姐闹东京》、《山海关》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剧目有《借闺女》、《掉包袱》等。

罗戏的行当,分生、、净、。生有老生、小生;旦(包头)有老旦、青衣、小旦;净有大花脸、二花脸之分,二花脸称刚花脸;丑全名是三花脸。其表演乡土气息浓厚,表演亦讲究程式,但与京剧及或多或少地方戏有较大差异,如生脚“大仄脚”、“打踢脚”、“大甩头”等动作,夸张幅度较大,与民间“社火”的表演接近。

猜你喜欢

京剧动漫主题鼠标垫,把桌面秒变国潮艺术馆!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我们的桌面往往是战场——键盘敲击声如雷鸣,鼠标滑动间决定胜负。但你有没有想过,让这个战场多一丝文化韵味?今天,就来推荐一款淘宝热销神器:鼠标垫大号游戏加厚防

2025-10-23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