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942
  • 来源:爱戏网

晋剧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京剧文化。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京剧艺术

晋剧的音乐风格既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京剧。其唱腔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即昆曲、越调等)。乱弹分为平板、夹板、二性、流水、板、倒板、滚白7种,累积板路又有如流水板(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腔儿(三花腔、五花腔、倒板腔、四不象、苦相思、“二音子”或鸣腔)等变化,演唱时,除“二音子”,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

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文场有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称“三根小弦”;武场有鼓板、铙钹、小锣、马锣、梆子

晋剧的行当有“三大门”(须生、正、大花脸)与“三小门”(小生、小旦、小花脸)之分,各行均有专工戏,其中须生的代表剧目有唱功戏《渭水河》、《困铜台》,功架戏《棠邑》、《三劈关》;正旦有唱功戏《白蛇传》、《假金牌》;大花脸有唱功戏《明公断》、《沙陀国》,功架戏《海神庙》、《打渔杀家》,武功戏《战宛城》、《白水滩》;小生有唱功戏《告御状》、《火焰驹》,功架戏《长坂坡》、《伐子都》;小旦有做功戏《梵王宫》、《百花亭》,功架戏《凤台关》、《破洪州》。

本文《晋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地址:https://www.aixi55.com/xiju/zhishi/240.html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