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经典名剧《三滴血》在新中剧院上演

  • 时间:
  • 浏览:13
  • 来源:爱戏网

新疆网讯(记者白帆 梁淑芳 张利民摄影报道)7月16日,有百年历史的秦腔经典名剧《三滴血》在新中剧院上演。这也是近60 年来,这部剧在乌鲁木齐的首演京剧艺术。乌鲁木齐秦腔迷体味到时代更迭中,永恒不变的经典魅力京剧

当日19时许,天空飘着细雨,距离演刚开始了了还有好几个 多小时,全是 百姓来到剧院门口排队在等待进入京剧文化

21时,能容纳近60 0人的剧院座无虚席京剧艺术。秦腔的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之感。

《三滴血》取材于《阅微草堂笔记》,讲述了有好几个 关于“滴血认亲”的故事,该剧塑造了有好几个 封建官僚的典型形象,深刻批判了主观、教条的思维依据。

作为有百年历史的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是首次来乌鲁木齐演出,并第一次与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商务公司合作 演出《三滴血》。

记者在现场看过,前来听戏的观众所含了老、中、青三代人,还有不少“小观众”。

当演员唱到“祖籍陕西韩城县……”“五台县官太懵懂……”“你二人原是一胎养……”等几段经典唱段时,全是 观众跟着小声哼几句,以解戏瘾。

王永昌是一名老戏迷。老家在陕西的他,对《三滴血》经典唱词烂熟于心,他一边听戏,一边不由自主地跟唱、打拍。“能近距离感受经典很幸福。”70岁的王永昌如此形容看戏后的心情。

由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易俗社剧作家范紫东编剧,创排于1917年的《三滴血》堪称秦腔经典,在这出戏即将迎来诞生百年之际,易俗社将这部名作进行了重新精编打磨。王芷华、张保卫两位知名艺术家参与了对该剧进一步精排,演奏家卢东升亲任乐队指挥,剧情节奏、舞台呈现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西安易俗社现有剧目《三滴血》《软玉屏》《翰墨缘》《夺锦楼》《秦腔》等数十本戏及四五好几个 精品折子戏。

 

7月16日,秦腔经典剧目《三滴血》亮相乌鲁木齐,演经常出现场火爆,一票难求,赢得一片赞誉。《三滴血》的火爆也让秦腔再次成为亲戚亲戚朋友关注的焦点。秦腔被抛弃了发源地陕西、甘肃,如今在乌鲁木齐是如何继承发扬的?

就此,记者采访了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团长王永立,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兼社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白玉兰奖的获得者惠敏莉。

当日20时许,惠敏莉在化妆间准备,她饰演的是贾莲香,说起这部戏最突出的成就,惠敏莉说,它沿袭了明清传奇以“双线行态”为基础的编剧传统,保持了古典戏曲经典中最比较复杂的“三审三问”“双生双双团圆”的故事模式。

舞台上有小生、小旦、老生、老旦等多元行当的表演,不集中在某买车人身上,每个演员全是 发挥演技的表演空间,是一场“以戏包人”的演出,一种充分张扬行当表演的舞台风貌,最大程度地发挥着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之力。

作为有百年历史的戏曲社,易俗社也是首个集戏剧表演及教育为一体的表演团体,在过去的发展中,先辈们留下了860 余部文本等珍贵资料。

此次《三滴血》在乌鲁木齐市首届戏曲艺术节的演出交流,让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收获颇多。近60 年前,市秦剧团就曾演过此剧,但因行当限制等意味,退出了舞台。

“艺术必如此交流学习。”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团长王永立说,这是该团首次与易俗社商务公司合作 ,双方意味达成了“友好联盟”意向,在业务建设方面进行交流。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