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八大样板戏“到底是哪八部戏?

  • 时间:
  • 浏览:649
  • 来源:爱戏网
  • 样板戏
  • “样板戏”名称的由来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以及1966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两位上海工人赞扬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文章。此后至1966年底,报刊上又现了“革命样板戏”“革命艺术样板”“革命现代样板作品”等称呼。

    “革命样板戏”被叫响,始于1967年5月至6月。当时,江青扶植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集北京,在六大剧反复上演。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并列出如下名单:“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1968年5月,《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发行,新华社配发了一篇报道,副标题是“邮电部为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诞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已经很明确了。

    “八大样板戏”之误

    从文革时期开始,很多人,包括一些高层人士,都流传“八个样板戏”或“八大样板戏”的说法,但对其具体所指并不甚清楚。有的人,包括一些样板戏剧组成员,认为只有最早的八个样板戏才是样板戏。

    事实上,文革中的样板戏远远不止八个,前前后后大概有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都被称作样板戏。如后来出现的钢琴伴唱《红灯记》、京剧《白毛女》、《龙江颂》、《平原作战》、《杜鹃山》、《红色娘子军》、舞剧《红嫂》等。最终以京剧《磐石湾》结束了文革现代样板戏的创作历史。

    “八大样板戏”一词的流行,导致社会上的很多人认为“样板戏”只有八个。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是八大样板戏说法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样板戏倒底是什么。

    从1967年5月到1970年上半年,样板戏中的戏剧作品只有五个京剧和两个芭蕾舞剧。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是样板“戏”。

    实际上,也很少有人知道到底哪八部戏属于“八大样板戏”。人们便认为是他们比较熟悉、并且容易回忆起来的样板戏,最多是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八个左右的最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what are the props always seen in peking opera

    InPekingopera(Jingju),propsareminimalbuthighlysymbolic,usedtoenhancethestylizedperforman

    2025-04-18

    how are onstage characters in jingju beijing opera classified

    InJingju(Beijingopera),onstagecharactersareclassifiedintofourmainroletypes,eachwithdisti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chou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Chouisaroletyperepresentingcomicorclown-likecharacters,oftenmal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jing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Jingisaroletyperepresentingmalecharacterswithbold,larger-than-l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dan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Danisaroletyperepresentingfemalecharacters.Itincludessubtypesli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