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要“中丶正丶平丶和”吗?兼论唱戏规矩

  • 时间:
  • 浏览:627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表演
  •     “张先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说:‘凡事,以中正平和为上,不中则偏,不正则邪,不平则险,不和则怪。唱戏也同此理。你知道唱戏的最讲究一个圆字,唱、念要字正腔圆,使身段,打把子也看的是圆,圆就是中正平和。什么戏有什么的规矩、尺寸,照着规矩、尺寸唱,就没有什么‘特点’。不照着规矩、尺寸唱,才能叫人家看‘特点’。”
          张先生说:“唱戏的最讲规矩的三个人是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要说特点,中正平和就是他们的特点。你说他们的戏哪儿好?哪儿都好,你说他们的戏哪儿不好?没哪儿不好。听戏的人有的爱听这一派,有的不爱听那一派,我没听说有不爱听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的。学戏的也是,学杨、学余、学梅的绝学不出毛病来。”

          可是,张先生说别的流派特点都是毛病,那就不对了。例如,在《张伯驹先生论剧》文中,张先生对马明捷说:“上次你说言菊朋,他嗓子好的时候和余叔岩一样,都学老谭(鑫培),规规矩矩,没什么特点。后来嗓子不行了,下了海指着唱戏吃饭了,只好编出些怪腔怪调来对付着唱,所以你说是特点,我说是毛病。” 

           以上文章摘自马明捷先生写的《张伯驹先生论剧》一文。

          “凡事,以中正平和为上,不中则偏,不正则邪,不平则险,不和则怪。唱戏也同此理。”从唱戏的角度讲,“邪”似应为斜?即不正为斜。我想问唱戏是否完全遵守“中丶正丶平丶和”呢?

          无弦斋主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世上事皆相反相成。无偏则无中,无斜则无正,无险则无平。欲中正平和,若只一味中正平和,则必无中正平和。艺术,包括戏曲,善者,必将阴阳、反正、偏中、险平等驾驭运用于精熟。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反中有正,正中有反,险中有平,平中有险。。。。;有共性又有个性,有共同道路,又有独特创新,此等方是大家。

          若人人都按梅、余、杨,京剧必死。何况,梅、余、杨也不唯“中、正、平、和”,以“中、正、平、和”为梅、余、杨唯一准则,误也。以梅氏《宇宙锋》为例,可谓中偏、正斜、平险、立破相反相成之经典。岂仅一““中丶正丶平丶和”可概之?
          张氏之见,诚含高识,然难免过之,过,犹如不及。”

          敝认为老先生讲唱戏要讲“规矩、尺寸”,诚然如是。但同时对“规矩丶尺寸”则要进行一番说明,否则,容易引起岐义,比如所谓“规矩”,是指原先戏里规定的具体的表演,还是指京剧的表演程式(方式丶方法)?如果以原先戏里规定的具体的表演为规矩,那么,所有的流派(包括杨丶梅丶余)就都不“规矩”。如果以京剧的表演程式(方式丶方法)为“规矩”,那么,所有的流派当然非常规矩。如梅兰芳先生演白蛇有一伸指指许仙的动作,一次不小心戳到许仙,许仙随之而倒,梅急忙伸手将许扶起,想想许这么可恨,扶他作甚?复将许推到!这段动作戏中原是没有的。但梅在失误的情况下,却将白对许又爱又恨的情感通过急忙扶起,再复推倒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岀来了。后来这个失误变成了这出戏中的经典表演而被传为佳话。对梅而言,自然不是原先戏里规定的具体的表演,但表达出的人物的思想情感,却符合京剧的表演程式(方式丶方法)!你说他是按规矩丶尺寸在唱,还是不按规矩丶尺寸在唱?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