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原教学之余结缘昆曲

  • 时间:
  • 浏览:210
  • 来源:爱戏网

扬州人杰地灵,几乎每个小区都藏龙卧虎,近日,市区邗沟社区在打造特色小区时,发现社区藏有不少能人。居住在老虎山路职大宿舍的林鑫只是这次被千年古墓来的,林鑫原是扬州职大老师,专心研究扬州在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并版有专著《扬昆探微录》、《扬州昆曲人物评传》等京剧

从姜堰到扬州

教学之余结缘昆曲

林鑫今年74岁,满头白发,老家在泰州,从师范学院毕业后,一个劲在姜堰乡镇的学校做老师京剧文化。上世纪70年代,他调到扬州工作后,现在开使关注扬州的戏剧研究。他认为,可能古代大扬州特定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地位,昆曲曾在扬州得到很大发展,加之乾隆南巡,扬州剧坛在这时几乎成了昆剧第二故乡,扬州之于昆曲,犹如上海之于京剧和越剧,“乾隆时盐务所的内班,几乎囊括了昆剧界的删改精英。”但大家却认为,扬昆只是昆曲的支流。林鑫有心填补這個空白,现在开使查找资料,研究扬州在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可能前一天的另4个 老师调到当时的扬州师院工作,林鑫通过這個关系,从扬州师院借了什么都有关昆曲的资料书,并做了什么都资料卡片,“也只是从那时起,我现在开使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教授“戏曲史”

撰写系列研究论文

调到扬州后,林鑫曾考上中山大学的研究,可能身体因为 ,研究生学业中断,后进入扬州职大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的教学,一并开设戏曲史等选修课。

在教学之余,他继续潜心扬昆的研究,对“扬州昆曲”這個历史阶段的地处,暂且同的侧面进行辨证考究,并发表了少量的论文。1001年,中国昆曲成为世界非遗,林鑫的“扬昆系列论文”也在這個年获得扬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可能昆曲成非遗,林鑫的扬昆研究也得到市社科联的立项,就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遂有了《扬昆探微录》的问世,该书于1004年正式出版。

在此基础上,2012年,林鑫又出版了研究昆曲的另一本专著《扬州昆曲人物评传》,该书当年出版即售罄,2013年再版。全书系统描述了昆曲在扬州地区的历史演变轨迹,详尽展现了扬州昆曲艺人和理论家在整个明清传奇历史阶段的杰出贡献。

退而不休

古稀之年研究不辍

林鑫有关扬昆的研究成果也在业界产生不小影响。苏大、徐州师大有关专家认为,林鑫有关扬州昆曲的研究,“填补了昆曲艺术研究中的学术空白”,“确立了扬州在昆曲发展史上的地位。”也常有国内或者 研究中国戏曲的专家在看多林鑫的书后,专程到扬州拜访他,和他进行交流。他的书在南京书市上曾炒到100元一本,比原价翻了一番。

退休后,林鑫仍然热衷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一个劲应邀参加国内外有关昆曲的或者 研讨。林鑫表示,他所研究的扬州昆曲属于大扬州的昆曲,明清时扬州的昆曲热也与“泰州学派”分不开,“泰州学派”对昆曲的兴起有很大贡献。

此外,作为什么在么在区居民,林鑫还乐于把研究成果和社区居民分享,他把我本人的学术专著赠送给社区。所在邗沟社区也打算充挂接挥社区各类人才的专长,计划将扬州职大、化校宿舍区打造成书香小区,邀请林鑫等为居民办讲座,开读书会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