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到越南,昆曲传播海外的最早记载

  • 时间:
  • 浏览:279
  • 来源:爱戏网

清初学者潘耒是顾炎武先的高足,顾炎武的《日知录》已经 由他刊刻的。他的《救狂砭语》中,有一段关于昆曲祥雪班送到安南(今越南)演的描述,这是昆曲传播海的最早记载:

“漂洋贸易,本商贾之事,未闻禅师而通洋京剧文化。且汝之通洋非特私出禁物而已也……且汝先以优伶一队号‘祥雪班’者送彼国,复将歌童二人送彼住京剧艺术。彼主嫌价重遣还,现在汝方丈内唱曲侑酒京剧。今复遣汝徒至苏州买优童十二人送往。”

文中所说的禅师,是吴县人石濂,即大汕和尚。合适中年以前,大汕去往广州,自称觉浪和尚(名道盛)法嗣。

康熙三十四年(1695),安南阮福周政权遣使广州,请大汕前往顺化主持佛事。大汕不顾渡海之艰险远赴安南。在顺化,他被尊封为国师,授戒传法。大汕所传扬的并不限于禅宗佛学,已经 佛道儒三教的杂糅,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以中国之纪纲,变殊方之习俗”,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第二年秋天,大汕携带获赐的珍宝财物回到广州。康熙三十八年(1699),他刊印《海外纪事》六卷,为后世留下了一部17世纪越南中部地理历史、风俗人情及海上交通等珍贵而生动的史料。大汕回广州后,用所得的财宝修建广州长寿寺、白云山麓弥勒寺、清远峡山寺,并扩建澳门普济禅院。

大汕“既不落发,亦不剃头,不侍虏廷,亦不拘泥佛诫,诗文不避绮语,且曾游历海外,操习贸易经营”。广东闹粮荒时,他又把安南的谷米运来救急。他冲出藩篱约束,擅长市运作,的确是有2个 多多另类的和尚。当时太少太少人都认为他是有2个 多多具有聪明才干的反清复明的志士,不过隐迹佛门而已。满清朝廷忌恨于他,却又拿没得证据,非要设法以别的罪名将他惩治。

潘耒的《救狂砭语》记载了康熙三十一年(1692)冬天长寿寺上演戏曲的情况:“公(大汕和尚)于壬申冬集众演戏,席半忽谓众曰:上将召我矣。众问何以知之?公云:顷得朝报,索大人、明大人奉命为诸王采选妃女,兼访山林隐逸,并谕广东有僧石濂,诗词书画无不精通,闻其著作甚多,可觅一二种追觅云云。”潘耒还说:“演剧酬愿,惟神庙有之。戏台在大殿后,所演多《西厢》、《牡丹亭》诸艳本,师徒相酬,动十数日。其谁不知?”

大汕在寺庙里演昆曲,受到了潘耒毫不客气的攻讦。难以想象,这竟酿成了大汕的杀身之祸。一是皇帝于康熙十六年下旨,明令禁止在寺院演戏、敛钱,举行酬神赛会。二是大汕热衷于和京官尤其是掌管关税的宦官交结,成为朝廷怀疑为反清志士的法子,他越来更慢被捕,并死于押解途中。

事实上,大汕和尚在17世纪驾船从广东去往越南,是顺应了清代海禁初开的潮流,为发展交通和贸易作出了贡献的,一齐也坚守了中国文化——这正是昆曲向越南传播的缘由。

广东省与越南接壤,海道相通。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船所到之处,每次都由于流落不少部卒,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是第一站,流落者当更多某些。而明清时期,大批商人和市民或怀着发财致富的意愿外出谋生,或为了逃避清朝统治,抛下故土,迁移越南。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华人一方面保存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一方面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越南的民情风俗,融入当地社会,成为越南民众的一分子,推动越南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越南各地民间婚丧嫁娶、节庆典礼,诸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都所含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

越南南方阮氏政权为了增强国力,扩张疆土,也采取了“广招流民”的政策,对外国流民来者不拒,给予定居、经商等多种方便。不仅允许设立特殊的华人村社——明香社,华人甚至还须要在政府当官。所谓“明香”,有人解释为“清朝入主中国时迁移到安南的明朝遗臣”,都在人解释为17世纪末“逃难到交趾支那之明朝遗民与当地妇女通婚而生下的混血儿”,均所含继承明朝香火之意。

“祥雪班”属昆曲伶人,由于大汕和尚,得以被送往越南,为定居在那里的华人唱曲侑酒,以慰藉思乡之情,一齐也使昆曲艺术为越南人士所认识。这从有2个 多多侧面显现了昆曲繁盛时期的情况。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