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 时间:
  • 浏览:117
  • 来源:爱戏网

乱弹”是河北省的地方剧种,这是从狭义来说;若从广义讲,乱弹戏又不囿于河北。明代至清初,陕西的秦腔因用弹拨乐伴奏,而被称为“乱弹”(这里的“乱”,与非 杂乱,乃指弹拨的技法和频率)京剧艺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仁,于康熙四十六年秋在山西平阳观看了当地的戏曲,写有一首《乱弹词》:“乱弹曾博翠华看,只有歌筵信亦难京剧文化。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京剧艺术。”(诗意是:这里的蒲州梆子曾为皇帝演出过,要与非 今天亲到剧场一观,太难相信没法精彩京剧。葵娃其他伶人的台步,走得无人敢比,吸引得艺徒们就像到邯郸学步一样向她学习。)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的其他剧种统称“乱弹”。京剧兴起之初,一帮人也称其为“乱弹”,瞿秋白在一篇文章中就曾说过,“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黄,亲戚其他人说登上了大雅之堂。”直到今天,亲戚亲戚其他人在褒扬其他演员能文能武、哪几个剧种才能唱时,依然称之为“文武昆乱不挡”。这里的“乱”即指昆腔以外的剧种。

河北乱弹戏开始英语 英语 明末,是有另一一个 很古老的剧种,主要流传在清河、威县一带。明末清初,随着南北通商贸易的繁荣,此曲系统的西调、西秦腔,伴之“秦优”的戏曲活动,传到枞阳、安庆等地,南北艺人合班,相互融合,产生了“梆子乱弹腔”。乾隆年间,“梆子乱弹腔”在威县和山东临清一带广为传播,成为河北乱弹。早年,河北乱弹与昆曲、高腔、丝弦并称为河北的“昆、高、丝、乱”四大剧种。道光至同治年间,乱弹在民间发展并衍变分流,分为东、西两路。东路流行在山东西北部的临清、夏津、聊城一带;西路流行在河北南部的临西、威县、清河、馆陶等地。并且,西路乱弹艺人到真定(今正定)一带传艺,又把乱弹传至藁城、元氏、赞皇。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乱弹的发展时期,班社众多,名伶辈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乱弹曾两次赴天津演出。建国后,威县、藁城、隆尧、临清四县先后建主了专业性的乱弹剧团,农村业余剧团也相继出现。乱弹戏剧目计有200多个。威县乱弹戏著名艺人史桂枝,能戏好多好多 ,文武老生戏、花脸戏都很有名,如杨家将戏的杨继业,铜锤花脸包拯。l954年威县乱弹剧团还请回老艺人,排演了《临潼山》,参加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66年5月,在天津举办河北省中小型现代戏汇报演出,威县乱弹剧团演出的《姑嫂打靶》颇受称道。令人惋惜的是,河北省仅有有另一一个 乱弹剧团(威县乱弹剧团),也因故于1983年改唱豫剧。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