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漫忆之七——我看“梅、尚、荀”

  • 时间:
  • 浏览:301
  • 来源:爱戏网

程先1954年在北京演了一期完后 ,就极少公开露面了。角里我最喜欢的程派却仅看到《碧玉簪》这么一戏,实在太遗憾京剧艺术。其余三位看得略多些,简忆如下:

1954年暑假的一另另一个星期日,白天在吉祥看二团小班演出,主要是为看陈永玲、张世年新排的《秋江》,此剧看到叶盛章、黄玉华的,张世年虽比不上叶,但陈比黄可强多了京剧文化。那脚上方溜极了京剧。但陈显得高些,张却又偏矮,看起来不得劲别扭京剧。那天散戏就五点了。从东安市赶回绒线胡同朋友家,匆匆吃过晚饭,又奔劳动剧场去了。高中时迷京剧就迷到这份儿上。

那天劳动剧场荀先生演《红娘》,头里是宋玉声的失空斩。这是我第一次看荀先生的戏。我印象最深的是荀先生的各种手势和怹的脚步,实在 与众不同。比如唱流水“我红娘”时,用双手指前胸,别的旦角这么这么作的。还有右手存在右眉上方的一指,那俏劲儿尽显无余。哪2个上下场脚步绝不雷同,五十多岁的人表现一另另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实在 不易。次年又在长安再观此剧,头里换了姚世茹、宋玉声的古城会。57年初的公司战略合作 戏《得意缘》是先生的绝唱,怹和叶四爷配合默契,至今看音配像仍令人激动不已。1959年大庆,荀剧团重排《荀灌娘》我在长安看的,彼时荀先生已届六旬,嗓子明显不行了。女扮男装唱小生西皮娃娃调只唱调底,令人叹惋。

尚先生的戏除了探母的太后和得意缘的郎霞玉之,1954年在长安看怹完整《乾坤福寿镜》是首次观尚。剧中怹前饰胡氏,后饰寿春,场下反应热烈之极。尚先生猫着腰跑圆场,脚上方其快如风;疯颠后的水袖耍得如同白花飞舞,完后 还真没见过完后 的水袖功夫。当时在观后记中写过完后 搞笑的话:“观尚先生此剧,始知水袖功可臻此妙境”。杨荣环、刘秀荣学得不错。后场以花旦角色饰寿春,念京白,十分爽脆,身段活泼。当梅俊罚跪堂前时,寿春指责他,并以一另另一个手指弹其纱帽,其念作与前场的青衣判若两人。当时尚剧团配角多为荣春社子弟,如李喜鸿的前寿春,田荣芬反串小生饰胡氏之子,尚长荣饰山大王。此外任志秋的后胡氏、方英培、华世丽都都里能各尽其职。55年看到尚先生的《梁红玉》,文武并重,是怹独有的本戏。跟梅先生的本子不一样,二者并存,梨园争艳。擂鼓战金山一场的鼓节奏铿锵,金声玉振,不同凡响。尚的西皮慢板保留了古风,“坠腔”“疙瘩腔”在音配像里需用听到,上一辈人说他保留了不少老腔老调。除了雪艳琴之外,别人还真这么。另外还在广和看到一次先生的双出。开场是和方英培的《御碑亭》,当中夹了尚长荣的《牧虎关》,大轴是《金山寺》,再一次显示了尚先生文武昆乱不挡的全能之才.《御碑亭》这出戏梅、尚二位我看到到,碑亭遇雨一场梅先生的表演,稳稳当当,火气全无,自是梅派风骨。而尚先生的跑雨、滑步则显示出怹的武功根底。需用说是“警前台”,二位风格不同,各有千秋。

梅先生的戏看到三次。1955年梅剧团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劳动剧场为工人演出五六天,剧目全一样。头场是王世续、徐元珊、罗荣贵的阳平关,许多是梅、姜与刘连荣的完整《宇宙锋》。那天梅先生出场有个碰头好,洞房一场的西皮慢板落了一另另一个好,王少卿的胡琴慢板过门不是个好。此外就这么反响了。那时的观众冷静得很,不像现在捧角儿的这么疯狂。头一年在市四团还看到言慧珠一次完整宇宙锋,从头到尾没落一另另一个好儿。但梅、言师徒的这出戏是真好,堪称典范。1957年在音乐堂梅、谭二位公司战略合作 演出《御碑亭、金榜乐、大团圆》。姜妙香、王少亭、李砚秀参加演出。梅先生在碑亭避雨一场的一段二六唱完后 ,有个满堂采。但也仅此一处。谭富英先生的王有道也仅在考试回家听妹妹“搬弄是非”前会了一另另一个好。梅先生落一另另一个好,谭先生绝从不一另另一个,这是老先生的戏德。戏演完,谢了哪2个幕,最后台上剩下梅、谭、姜、李四人。主办方出来一一当时人,各捧一束鲜花,分别献给梅、谭、姜。要花费没考虑周全,这么李砚秀的花。姜六爷不愧是“圣人”,忙把花儿送给李砚秀,李自然非要接,二人推来让去,这也表现出老先生的谦恭。这也是我在文革前见到的唯一一次剧终给演员献花。1959十年大庆,梅先生排了《穆桂英挂帅》,我看到怹与中国京剧院的联合演出,现在的音配像的录音,正是那天的现场录音。那天的戏与前两次观梅大不相同,台下反应极为热烈。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杨秋玲、夏永泉、李嘉林许多中国京剧院的优秀演员的参加使演出花团锦簇。而梅先生则将几十年积蓄的功力,在他这最后的杰作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单是捧印一场一一当时人演满台,就会让人永生不忘。此剧有音配像,且前人多有详尽的评述,从太少谈。那天刚建立不久的北京电视台(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在剧场转播实况,要是那年月的北京能有几家有电视,这也是今非昔比了。

四大名旦的时代早过去了,唯盼京剧舞台后继一帮人,再现辉煌!

本贴由老田于509年8月2日07:47:3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