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里的龙套是什么意思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龙套
  • 戏曲
  • 京剧
  • 龙套,传统戏曲的一种角色行当,是扮演兵卒、夫役等随从人员和群众的角色。龙套本指戏中随从人员和群众演员所穿的衣服,因上面绣有龙纹而得名,后来龙套的内涵扩大,不再专指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成为京剧角色的代名词。

    龙套为什么又称“文堂”、“流行”

    “文堂”可能源于演员穿着带水袖的文职服装,上阵但不参加开打,主要职责是在将帅升堂时站堂;“流行”大抵是因为他们在舞台上流动性大,一会儿演士兵,一会儿演太监。有时为了烘托殿堂或公堂上的森严气氛,可以整戏都纹丝不动,站脚助威;有时则频繁跑动,穿梭起舞。为了表明这一行的角色很杂,流动性很大,所以又叫“流”行,或“杂”行。

    龙套为什么也叫“打旗的”

    龙套往往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分为头、二、三、四家(或头、二、三、四旗),以头家为带头人。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他们在双方交战时摇旗呐喊,手中常拿着门枪旗、红门旗、飞虎旗,或风旗、水旗、火旗、云牌等,故又叫“打旗的”。

    龙套的两种主要技能

    龙套演员的两种主要技能。一是“唱”,根据剧情需要,齐唱各种曲牌,如 [朱奴儿]、[泣颜回]等。当主帅升帐或在某种特定景中时,龙套还须大声喝喊堂威,如喝喊“有!”、“啊!”、“噢……”等。二是“队形变化”,龙套演员必须要熟悉自己在舞台上的站位,他们有各种不同的排场以及队形变化,如二龙出水、挖门、站门扯四门、大摆队、倒拖靴等等。

    为什么叫“跑龙套”

    戏曲术语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跑龙套”一词,就是扮演剧中的龙套角色。在舞台上,龙套常常跟着主帅跑上跑下,而且台上各种集体上下场的队形、各种舞台部位的变换,甚至舞台气氛、环境变化,都要龙套“跑”出来,故而叫“跑龙套”。

    龙套这一行在京剧发展的早期是没有的,发展到主角制时期才出现。龙套虽然是杂行不被重视,但在舞台演出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每出戏里都有龙套。但一般剧团已很少专职龙套,多由其他角色兼演。而以前在京剧科班里,学员入科后启蒙的舞台训练就是跑龙套。无论学什么行当演什么角色,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再慢慢地发展到演配角甚至主角。

    猜你喜欢

    京剧爱好者的天堂——爱戏网(www.aixiw.com)

    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而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今天,我们要为您推

    2025-04-01

    京剧大师赵燕侠病逝 曾演阿庆嫂

    北京京剧院3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5-03-20

    京剧演出时骑马动作的四个步骤

    在京剧中,“骑马”动作是程式化的表演,没有真马,全靠演员的身段、道具和配合来完成。虽然没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定义,但根据京剧表演的惯例和艺术逻辑,可以将“骑马”的表现提炼为四个

    2025-03-17

    京剧演出时一般怎样表示骑马的动作

    在京剧表演中,由于舞台条件的限制和艺术表现的需要,演员并不会真的骑马,而是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动作和道具来象征性地表现“骑马”。这种表演方式既体现了京剧的虚拟性,又展现了演员的身

    2025-03-17

    京剧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代表之一,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京剧艺术在世界文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