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四大须生是谁,他们各有什么样的代表作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
  • 四大须生
  • 京剧的四大须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分。

    前四大须生

    20世纪20年代,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简称“余、言、高、马”。后来高庆奎因为健康问题离开舞台,谭富英取而代之,形成“余、言、谭、马”的阵势。他们无不具有自己的特色,自成一派,共享盛誉。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 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箱》等。

    言菊朋曾是一个忠实的票友,言菊朋“唱、念、做、打”兼擅,因此无论是注重唱功的《上天台》,还是武打吃紧的《定军山》,他都能完美演绎。其代表剧目有《击鼓骂曹》、《捉放曹》、《武家坡》、《汾河湾》、《战太平》、《卖马》、《让徐州》、《卧龙吊孝》、《法换子》和《宫门带》等。

    马连良曾师从孙菊仙、刘景然,台风严谨、严于律己,对于化妆、服装和动作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所擅长的传统剧曰有《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等,新戏有《赵氏孤儿》、《海瑞罢官》、《春秋笔》、《重耳走国》等。

    谭富英来自京剧世家,是谭鑫培的孙子。他擅演老生把戏,在传统剧目《定军山》中,其唱功过硬,动作也干利落,充分体现了老将黄忠的骁勇善战。代表剧目有《失空斩》、《捉放曹》、《鼎盛春秋》、《晋楚交兵》、《南阳关》、《战太平》、《桑园寄子》、《洪羊洞》、《四郎探母》、《赤壁之战》和《二进宫》等。

    后四大须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余叔岩、言菊朋的先后逝世,出类拔萃的后辈杨宝森和奚啸伯相继崛起,和马连良、谭富英成为新的四大须生组合。

    杨宝森不仅长得俊秀挺拔,还谦逊好学,善于钻研,在堂兄杨宝忠和鼓师杭子和的辅佐下学习余派和谭派。代表剧曰有《卖马》、《击鼓骂曹》、《乌盆记》、《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一捧雪》和《四郎探母》等。

    奚啸伯个子不高、音量不大,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扬长避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奚派”。其唱腔委婉动人,吐字道劲清晰,代表剧日有《探母回令》、《汾河湾》、《王宝钏》、《三娘教子》、《法门寺》和《龙凤呈祥》等。

    前后四大须生及其各自的流派风格促进了京剧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是对前人的总结,也对未来京剧生行表演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贯穿作用,开创了继往开来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