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张君秋和他的张派艺术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
  • 张君秋
  • 张派艺术
  • 张君秋是“四小名”中声名最大,艺术涯最长,成就最显著的。他在梅派的基础上,开创了旦角的张派。

    张君秋因家贫,自幼就随父亲滕联芳、母亲张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后经李多奎绍,张君秋在14岁时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两年后,16岁的他就与雷喜福合作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一出《女起解》唱红。张君秋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此后,他又与孟小冬、谭富英、马连良等名伶同台演出,声誉显著。他还多次求教于四大名旦,技艺日渐长进。当时报界评价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旬。”他的早期演出剧目主要是《祭江》、《雷峰塔》、《玉堂春》、《春秋配》等青衣唱工戏。

    1947年后张君秋与马连良、俞振飞在香港演出数年。四年后返京,组成北京京剧三团,自挑大梁。1956年张君秋加入北京市京剧团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作,出演了《龙凤呈祥》、《秦香莲》等大戏。

    张君秋的艺术风格于50年代初具规模,到60年代前期基本形成,在70年代以后盛行于世。他的唱腔是以王瑶卿的王派为基础,又融合了梅、尚两派,并且吸收了程砚秋等诸家之长,加以充分的个性化而形成的。

    张君秋的嗓音条件极好,娇、媚、脆、水——所谓“水”,就是指有水音。另,他的扮相条件极好,面相丽质天成,扮戏颇有雍容华贵之气。

    张君秋师从四大名旦,博采众长,在演唱上吸取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和旬慧生的“绵”,融合四大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

    1986年,张君秋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为京剧艺术的留传做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5月27日,京剧大师张君秋逝世,他将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唱实践,反复锤炼而形成的张派留在京剧的舞台上。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