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裘盛戎演出的窦尔墩最出彩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裘盛戎
  • 窦尔墩
  • 京剧
  • 京剧史上有众多名角都演过窦尔墩,其中以裘盛戎最为彩。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裘盛戎的唱腔,他把过去行缺少变化的直腔直调加以改变创新,成为高低迂回、细腻抒情优美动听的唱腔,同时又广采博取各名家唱腔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含蓄细致、韵味醇厚、悦耳动听、响堂挂味的独特艺术风格。

    戏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足以说明一切:“无净不裘”!当铿锵激越的“四击头”响起时,只见一个头戴扎中加大额子,上插雉鸡翎,身着蟒袍,足蹬三寸厚底靴,蓝脸红须的窦尔墩威风凛凛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裘盛戎个头稍矮,且出时也并不特意昂首挺胸,可就在观众微感眼前的人物形象略有不足之际,只见裘盛戎紧扣住“四击头”的最后也是最响亮的一击“仓”,猛地来一个长身亮相,给人感觉仿佛一下子长出半尺多去,于是观众看到的窦尔墩的形象马上高大起来,再配上他远望的眼神和大幅度的抖袖、撕髯的身段,窦尔墩粗豪奔放的气度油然而

    然后是自报家门:“某,姓窦名尔墩,人称铁罗汉哪”,裘盛戎把“某”字念得短促而干脆,“姓窦名尔墩”则念得清晰而不甚用力,“人称”二字更低沉凝重,“铁”字的调子摇曳回旋,直到念“罗汉哪”三个字时才配以直冲霄汉的豪迈气势,真是欲扬先抑,蓄势后发,很好地刻画出窦尔墩的“铁罗汉”的形象。

    然后,“坐寨”一节里“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的著名唱段开始了。裘盛戎把这句导板唱得极凝重有气势,接下去是[西皮原板]转[快板],他唱得时而自负、时而豪爽,时而气愤、时而坚定,生动地展现出人物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这段唱的最一句“饮罢了杯中酒换衣前往”,“杯”字完全以典型的裘盛戎式的立音来唱,即在翻高的音调中保持着一丝独一无二的洪亮而又微沙的音色,真是无比的有韵味,唱到“往”字时,则又使用粗犷奔放的炸音,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箭在弦上、急于行动的心态。

    在“盗马”一节里,窦尔墩找御马遍寻不得,突然从更夫谈话中知道了御马圈在何处,于是他又惊又喜地走网场,小动作环绕于大段落之中,节奏强烈,以变化多端的塑型美来描绘窦尔墩此时的兴奋心情。人物因终于找到了御马的线索而产生的兴奋之情,与当时蹑足潜踪的状态不允许表露兴奋之间的矛盾,在含蓄而激昂的表演中被刻画得丝丝人扣。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