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京剧——常见京剧术语解读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
  • 常见术语
  • 解读
  • 京剧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语言系统,即京剧术语。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权威认定,大多约定俗成,不过这些词汇经过多年来业内人士的讨论,也基本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亦称喷场。指演员在演中脱离剧情与人物而失笑,破坏了舞台艺术的严肃性与真实感。

    误场:指演员未能按时到达剧场扮戏,延误了上场。而和误场相反,演出时,过早出现在舞台上称为冒场。

    晕场:演员由于对戏不熟练或精神过于紧张等原因,造成表演慌乱。出现忘词、唱错、失手等舞台事故。

    冷场:指演员由于忘词、误场等原因,造成舞台演出的突然停止,是舞台演出最忌讳的现象之一。

    救场:指对演出中突然出现的失误,同台的有关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救,使演出能继续进行。

    翻场:演出时,演员认为同场演员或乐队有所失误,引起不满,当场给对方以斥责,使演出中断。

    把场:演员演某一剧目因经验不足等原因,由师长在侧照应把关,以稳情绪。有时演出特注明由某某名人“把场”,既抬高演戏演员的身价,又借此招徕观众。

    明场:相对暗场而言,凡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情节,都称明场。

    暗场:相对明场而言。某些剧目中的部分情节不在台上表演,而放在幕后进行。或通过人物的台词加以说明,或运用音响效果表明。例如《打渔杀家》萧恩公堂受刑一节,即是作暗场处理的,通过幕后差役数打板子的声音来交代。

    听场:后台候场的演员注意力集中于舞台上的演出,以便自己能准时时出场。

    候场:指演员将上场之前,守候在出场处幕后,做好准备。

    愣场:指演员舞台上突然出现的差错,缺乏思想准备,不能随机应变,造成演出中断。

    赶场:有两种情况。一指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角色的改装或换服装等事宜,保证准时上场。如《铁弓缘》中陈秀英女扮男装成王富刚的形象,也需赶场。二指同一演员在相近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地点演出。常常是算准了时间,一场演出结束后,再赶往下一个场子。

    走板:也称丢板。指演员行腔时,节奏不稳,或快或慢,与乐队奏出的板眼脱节。

    夯儿:行内暗语,亦称吭儿,是京剧演员对嗓子的习称。

    留腿儿:亦称甩上句。指一个唱段唱到最后一句时,暂时留下不唱,接着进行表演,然后再由这个角色或其他角色接唱留下的一句。留腿儿后接唱的最后一句称“缝腿儿”或“缝上”。

    合弦:亦称巴弦。指演员的演唱与胡琴的伴奏如胶似漆的黏合在一处,无丝毫相违相离的纰漏。

    合槽:台上表演时演员与乐队之间的配合默契。演出中彼此影响、吸引,逐渐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