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界老生常炎的七大谚诀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
  • 谚诀
  • 京剧谚诀是在梨园行中流传的口头语,是京剧艺人在积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悟来的经验之谈。

    1、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

    2、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要有艺术的真实感,要成功地体现这一角色的特殊性。演员的扮相(即角色造型)要与角色应有的在形象相符合。

    3、唱腔是面儿,嗓音是色儿:把唱腔比喻为一幅图画,把嗓音比喻是做面的颜色,是讲演唱者唱好唱腔,必须根据曲情的需要,在演唱中运用好各种不同音色。比如“哭音”、“虎音”、“立音”、“堂音”、“脑后音”、“沙音”、“滑音”、“炸音”……等等。

    4、救如救火:舞台上的演出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必须尽全力解决和挽救。这种“救场如救火”的精神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的表现,因而也是戏德高尚的表现。

    5、要在台上走,先得心里有:所谓心里有戏是指演员在对剧情和角色进行必要的体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关于角色声音形貌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唱、念、做、打、舞”等具体表演的依据,使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动可感的角色形象。

    6、唱腔是面儿,嗓音是色儿:把唱腔比喻为一幅图画,把嗓音比喻是做面的颜色,是讲演唱者唱好唱腔,必须根据曲情的需要,在演唱中运用好各种不同音色。比如“哭音”、“虎音”、“立音”、“堂音”、“脑后音”、“沙音”、“滑音”、“炸音”……等等。

    7、眼是心之苗:这是说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展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

    猜你喜欢

    京剧爱好者的天堂——爱戏网(www.aixiw.com)

    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而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今天,我们要为您推

    2025-04-01

    京剧大师赵燕侠病逝 曾演阿庆嫂

    北京京剧院3月19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京剧艺术大师,京剧赵派艺术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5-03-20

    京剧演出时骑马动作的四个步骤

    在京剧中,“骑马”动作是程式化的表演,没有真马,全靠演员的身段、道具和配合来完成。虽然没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定义,但根据京剧表演的惯例和艺术逻辑,可以将“骑马”的表现提炼为四个

    2025-03-17

    京剧演出时一般怎样表示骑马的动作

    在京剧表演中,由于舞台条件的限制和艺术表现的需要,演员并不会真的骑马,而是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动作和道具来象征性地表现“骑马”。这种表演方式既体现了京剧的虚拟性,又展现了演员的身

    2025-03-17

    京剧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代表之一,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京剧艺术在世界文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