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中古装头、旗装头、水发和发鬏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
  • 古装头
  • 旗装头
  • 京剧行当使用的假发,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角的假发型,包括古装头、旗装头(亦称旗头),二是行当的假发型,包括水发和发鬏等。

    1、古装头。是1915年左右,梅兰芳借鉴古代绘画中仕女的发型,改变了传统大头梳式,创造更加接近古代妇女生活中发式原型的、发髻式的古装头型。

    在新编剧目的演出中,随着塑造妇女形象的需要,京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新式的古装头,与传统扮法并存,给人以俊俏、自然和潇洒的感觉。

    2、旗装头。是穿旗装的旦行角色梳的发型,简称旗头。发髻作横长式,呈一字形,旧时称两把头或一字头。清光绪中期京剧舞台即已采用此种发式。后来旗装头又按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分为三种:

    一是身份较高的人物,如《四郎探母》剧中的萧太后或新编历史剧中的慈禧太后梳旗头垫子。

    二是身份较低的人物,如《四郎探母》剧中的铁镜公主、《大登殿》剧中的代战公主,都梳两把头。

    三是平民百姓或被贬低身份的妇女,则梳旗头坐子。

    3、水发。水发是用于生、净、丑各行当角色头部化装的假发,演员在表现剧中人物的慌张、惊惶、绝望、疯狂等各种情绪时,或表示披头散发、丢盔卸甲、蓬头垢面的一些形象时,均戴水发,因常有将长发连续甩动的表演,故常误呼为“甩发”。

    4、发鬏,又称发髻,牦牛毛制成,底座为一铜圈,四周束以假发,取中理顺,分成三组:一组扎成蓬松的发团,呈半圆形凸出于头顶,一组披散脑后,作为发尾,另一组是左右各分出一绺,用作鬓发,垂于耳际。用时戴在网顶,头部四周用水纱扎紧。

    发鬏有白、灰、黑、红四色。白、灰色发鬏为老年男女角色用,是年迈的标志。黑色发鬏一般为性格粗鲁的净行扮演的中青年角色或神话剧中的大妖所用。貌怪异,戴红色髯口的角色,须戴红发鬏。戴黑、红发鬏的人物,均须配插同色的耳毛子。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