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名家张庆奎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蒲剧
  • 张庆奎,1924年,乳名全心,艺名十三红。原籍是安徽卢州府(今安庆合瑞县)。先祖元随红巾军刘福通来山西,遂落户临汾屯里。其父张三海,兼唱蒲剧和道情,演须生。

    庆奎六岁入道情班,唱开小戏,九岁被父亲送至襄汾三公村娃娃班学蒲剧,演角,欲改须生而不能。从师名丑刘茂奎。在曲沃县的一次演《斩子》,主演因故未到,庆奎自荐演六郎,班主无奈之下答应,遂改须生,一唱而红。1937年,七七事变后,艺人们大部分流入西安。庆奎入陕,投晋风社,给董银午配演《水演七军》的周仓,很成功,得"活周仓"之称,董银午其时称活关公。庆奎当年12岁。在西安广投名师,并向京、豫、秦等剧种学习。蒲剧青衣辛银生病重,庆奎倾心服侍,使辛银生大受感动,病愈后遂收庆奎为徒,授《杀庙》《桑园寄子》等剧中的须生,两人同台演,这一时期,被观众称为十三红。1947年回山西探母病,先到文宣二队,演出《舍饭》,因文宣二队名须生就有三位,当时文宣二队负责人文汉三推荐给文宣一队,便一直留在临汾的文宣一队。解放后文宣一队改为民生剧团(观众通常称十三红剧团),后来省大众剧团(观众通常称王秀兰剧团)、民生剧团与解县(观众通常称阎逢春剧团)合并为晋南蒲剧青年团(即晋南蒲剧院的前身),后分为临汾蒲剧院和运城蒲剧院,1956年入党。十三红一直在临汾。其妻元月鲜是著名的小演员,还健在。

    十三红天赋极佳,不但身架好,而且嗓子出色,甘冽醇厚,还略带奶腔,高腔不竭,低音不喑,挥洒自如,尤其是会用嗓,张庆奎先生擅长的剧目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家店》,还有《四进士》、《蝴蝶杯》(又名《游龟山》)、《牧羊卷》、《春秋笔》、《十五贯》、《徐策跑城》、《芦花》、《十道本》等传统戏,还有《红灯记》、《槐树庄》等现代戏。还能反丑角、二花脸戏。一生塑造的舞台人物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虽然他们的身份、性情各异,但十三红演来却活灵活现、各具神采。

    猜你喜欢

    蒲剧伴奏乐器战鼓

    战鼓,外形与堂鼓相似,但鼓身较低矮,故又有扁鼓之称。旧时曾用于宗教音乐和民间婚礼仪式乐队中。北京雍和宫藏有一面直径1米左右、鼓身仅高20厘米的扁鼓。现在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木鱼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明王折《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木鱼呈团鱼形,

    2022-05-26

    蒲剧的伴奏

    蒲剧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弦、大唢呐与小唢呐。武场主要乐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铰子、堂鼓、战鼓、碰铃、云锣、道锣、木鱼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云锣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