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名家王秀兰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蒲剧
  • 王秀兰,蒲剧表演艺术家,于1932年,初名秀贞,学艺后取名秀兰,祖籍山西临漪县,抗战爆发后,流亡到西安。1939年入西安晋风剧社,受业于蒲剧花月月仙(原筱亭)。1950年回山西,先后在山西省大众蒲剧团、晋南蒲剧院、运城地区蒲剧团任主要演员。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获得演员二等奖。

    王秀兰擅演花旦戏,除深得老师原筱亭的教益,著名花旦孙广盛、王存才和青衣筱艳秋(孙安荣)都对她有较深的影响,并曾受到梅兰芳、程砚秋的指点。她的功底深厚,戏路较宽,唱做皆优,尤以做工见长。她的表演细致,表情自然逼真,舞蹈动作优美洗练。她在《卖水》“表花”中美妙的舞蹈身段为人们所称道。她的嗓音清脆,咬字清晰真切,演唱委婉大方,韵味醇厚,声情并茂。

    代表剧目:《杀狗》、《少华山》、《燕燕》、《卖水》、《送女》、《明月珠》、《回荆州》、《美人图》、《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血训图》、《蛟河浪》、《窦娥冤》等。其中《窦娥冤》于1957年摄制成彩色戏曲影片。

    王秀兰曾当选为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任山西省人民蒲剧团团长,1958年任晋南蒲剧院蒲剧团副团长。

    猜你喜欢

    蒲剧伴奏乐器战鼓

    战鼓,外形与堂鼓相似,但鼓身较低矮,故又有扁鼓之称。旧时曾用于宗教音乐和民间婚礼仪式乐队中。北京雍和宫藏有一面直径1米左右、鼓身仅高20厘米的扁鼓。现在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木鱼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明王折《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木鱼呈团鱼形,

    2022-05-26

    蒲剧的伴奏

    蒲剧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弦、大唢呐与小唢呐。武场主要乐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铰子、堂鼓、战鼓、碰铃、云锣、道锣、木鱼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云锣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民间又称九音锣。藏族称丁冬、丁当。是锣类乐器中能奏出曲调的乐器。常

    2022-05-26

    蒲剧伴奏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