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壮剧复兴指日可待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壮剧
  • 多年来,德保南路壮剧虽然经受了大起大落,但德保人民从未放弃祖祖辈辈传下的梨园梦。除了县壮剧团坚持排演剧目,城关镇天保壮剧团、莲城社区清水街壮剧队、燕峒乡燕峒街上业余壮剧队、巴头乡巴头街壮剧队等民间业余壮剧团更是自发组织排练节目,到乡村演,到市里参赛。这些剧团能坚持下来,与他们热爱文艺有直接的关系,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一心为壮剧事业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燕峒街上业余壮剧队为了能让壮剧团正常运转,马骨胡、土胡、三弦等这些壮剧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队员们都是自掏腰包购买或是请人做的。平时演出所得一点酬劳,也都是用来更换设备。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近几年来,该县党委、政府决策层充分认识到,德保南路壮剧已有200多年历史,形成了一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唱腔表演程序和一批传统剧目,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决不能丢失。该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拨出100万元专款对壮剧进行扶持和保护;每年举行一届南路壮剧汇演;每年向每个业余剧团补助5000元这些强有力的支持,为振兴南路壮剧提供了保障。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县部分退休干部职工本着“发挥余热、挖掘传统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良好愿望,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老体协金秋艺术团、彩霞艺术团和民歌业余壮剧队等3个业余壮剧团队。他们壮剧节目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抨击社会中的恶现象,到各乡镇、村屯义务演出,同时宣传法律、国防、教育、民族团结、计划育、植树造林和科学发展等社会常识。

    如今,德保南路壮剧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众多民间艺术的热情参与下,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文明正在完美结合,神奇的艺术旧瓶正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潮流中溢出浓浓的时代新酒之香。“我们德保南路壮剧是我县将要打造的旅游强县的一个民族品牌之一,目前已经把该项目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今年的文艺汇演来看,参加汇演队数达31个,比去年首届文艺汇演多了三分之一,而且都是年轻演员的多,这说明,我们县南路壮剧的发展有了传承。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申报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我们将集全县之力壮大和发展南路壮剧。”县委书记黄宗道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德保的南路壮剧品牌必将打出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壮剧曲目百鸟衣

    《百鸟衣》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它叙述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

    2022-05-22

    壮剧曲目双状元

    《双状元》讲述了陆素珍因家乡遭灾流离失所,怀抱两个儿子、携带侄儿,背井离乡、投亲不遇,无奈之中卖了长子,小儿被强人所抢,留下两只鞋子,侄儿失散,流落街头。十六年后,长子大宝得中

    2022-05-22

    壮剧曲目夜明珠

    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物,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

    2022-05-22

    壮剧曲目布伯

    《布伯》是流传于壮族地区的神话故事。其中有散文体、诗歌体等不同版本。散文体的都在民间口头流传,没有统一和固定的标题,有的叫《盘古》,有的叫《洪水的故事》,有的叫《雷公的传说》,

    2022-05-22

    壮剧曲目薛平贵

    薛平贵,民间传说中唐朝时期人物,出身贫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儿王宝钏抛绣球选其为婿,其后,薛平贵从军远赴西凉征战,辗转成为西凉国王,回到中原与王宝钏相聚。

    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