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音乐历史沿革(三)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越剧
  • 尺调时期〔1943年~1949年〕

    1943年~1949年,越剧以〔尺调腔〕为基本腔,胡琴定弦"合尺"(即5-2)为主,故称这一时期为〔尺调〕时期。

    一、〔尺调腔〕的形成

    1943年11月由袁雪芬主演的《香妃》,是开始形成〔尺调腔〕特征音调(包括调腔、伴奏、托腔)比较明显的第一个剧目。该剧表现的是被清朝乾隆皇帝掳来的维吾尔族女子宁死不屈的故事。明快、活泼、朴实见长的〔四工腔〕很难适应这一要求,为此,袁雪芬在琴师周宝财的合作下,采用京剧二簧的定弦,变〔四工〕(6-3)为"合尺"〔5-2),并吸收融化其稳重深沉的过门及〔二簧〕的音调,运用调式交替手法,丰富发展了低回婉转的下四度宫调系统(首调SOL宫系统)的旋律。同时,放慢板速,产了〔慢中板〕。此,根据语言字调、音韵及人物感情的需要,在润腔方面也远较〔四工腔〕细腻多采。从而在〔四工腔〕的基础上,形成了旋律优美、表情细腻又富有传统韵味,擅长于表现悲剧的〔尺调腔〕。

    在此期间,上海越剧界开始盛行〔尺调腔〕,并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代表性唱腔。如徐天红1944年2月,在《明月重圆夜》一剧中产生了"一见女儿如此样"唱段;范瑞娟1944年,在《苏秦悬梁刺股》一剧中产生了"命不济人堪嗟叹"唱段;尹桂芳1945年,在《红楼梦》一剧中产生了"宝玉哭灵"唱段;徐玉兰1947年5月,在《是我错》一剧中产生了"已丢面目半点无"唱段;傅全香1947年,在《倾国倾城》一剧中产生了"公子待我情义长"唱段;竺水招、吴小楼1948年,在《渔娘》一剧中产生了"女儿别嫁命已薄"唱段等。此外,徐天红、张桂凤、商芳臣等老生演员,在此期间演子戏《二堂放子》时,都比较完善地运用了绍剧的〔尺调・二凡板〕和〔尺调・流水板〕,其后逐渐成为〔尺调腔〕的板式之一。至1948年为止,上海各主要越剧团已全部采用〔尺调腔〕为基本腔,越剧从〔四工调〕时期进入了〔尺调〕时期。

    〔尺调腔〕的板式,除继承〔四工腔〕时期的〔中板〕、〔快板〕、绍剧〔二凡板〕和〔流水板〕外,还形成了〔慢板〕及〔嚣板〕和丰富发展了〔四工调〕时期的"十字腔"。

    〔慢板〕的称呼,早已有之,但实为稍慢的〔中板〕,并无〔慢板〕的特色。〔慢板〕的形成以1945年袁雪芬演出《雪地孤鸿》"锄花"一的〔慢清板〕开始。

    〔嚣板〕是整伴散唱的板式。由于过门常从后半拍起奏和其中的切分节奏,1946年前,称"揭(方言音xiāo)板",常用于激动、紧张处,表现喧嚣的情绪,故后来改称〔嚣板〕,是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在演出《新梁祝哀史》一剧,仿效绍剧〔流水板〕的形式时开始创立的。

    "十字腔"在〔四工调〕中极为简单,自〔四工调〕发展为〔尺调腔〕后,丰富发展了旋律,增加了落音变化,才形成了新的"十字腔"腔格,并逐渐成为越剧的常用腔。

    二、〔弦下腔〕的形成

    〔弦下腔〕是〔尺调腔〕的反调,为〔尺调〕时期仅次于〔尺调腔〕的主要腔系。因伴奏常高于唱腔八度,使唱腔处于"弦下"而得名。〔弦下腔〕形成于1945年5月,范瑞娟重演《新梁祝哀史》梁山伯时,在《山伯临终》一场,原应唱〔六字调〕(1=C,2-6定弦),因感到调门太低,周宝财采用京剧〔反二簧〕定弦(1-5,调升高为1=D),并吸收融化其过门。范瑞娟在周宝财合作下,她在唱腔中以〔六字调〕为基础,吸收融化京剧〔反二簧〕的某些音调,同时也运用〔尺调腔〕的旋律,形成了哀伤、悲沉的〔弦下腔〕。

    之后,范瑞娟又陆续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弦下腔〕唱段,如:在1946年6月,《洛神》一剧中的"哭一声甄静姐神魂在上";1947年,《宝玉与晴雯》一剧中的"造化人太无道";1947年,《单恋》一剧中的"霍姜妻永别了"等,使〔弦下腔〕的影响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徐天红在《琵琶记・扫松》中吸收绍剧曲调,唱出了〔六字调〕的〔二凡板〕和〔流水板〕,也逐渐成为〔弦下腔〕的板式之一。

    三、配乐的运用及发展:

    新越剧为了表现悲欢离合的剧情,以配乐代替了打击乐。起初配乐用流行音乐和广东音乐唱片代替头场或间曲。1944年,从袁雪芬主演的《雁南归》一剧开始,使用了广东音乐乐队,以广东音乐负责幕间或情景音乐的配音演奏。越剧传统乐队,仅伴奏演员唱腔。1946年秋,音乐工作者刘如曾来到雪声剧团,在袁雪芬主演的《乐园思凡》以及1947年东山越艺社所演剧目中,借鉴话剧配乐,以西洋乐器(演奏员三四人,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及长笛)演奏。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电影《祥林嫂》,由刘如曾作曲,就是采用西洋乐器演奏情景音乐。

    以上做法造成了本剧种音乐风格的不统一,剧种乐队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从1948年秋,雪声剧团在大上海戏院上演的《珊瑚引》开始,刘如曾就全部采用民族乐器,即扩大乐队编制,又使伴唱与配乐,由同一乐队演奏。同时也带动了上海各越剧团的乐队,他们先后都采用这样的配置,为越剧乐队以后的规范奠定了基础。

    〔尺调〕时期的伴奏乐器,开始时除了〔四工调〕时期的鼓板、主胡、斗子、三弦外,增加了月琴;1943年后,受广东音乐的影响,又增加了扬琴、秦琴和箫;1948年起陆续使用了琵琶、大胡和副胡等。乐师增加到10人左右。

    猜你喜欢

    悉尼越剧团:海外唯一的越剧团

    悉尼越剧团成立于 2003 年 9 月,是海外唯一的越剧团,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金采风亲自从国内前来剪彩。三年多来,该团从清唱到折子戏

    2024-05-20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周边地区,兴起于20世纪初。它以婉转、柔美、细腻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著称,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剧的唱腔有“高甜”的特

    2023-04-04

    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傅全香个人简介

    傅全香(1923~2017)女,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22年11月出生于浙江嵊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父亲孙琴

    2023-02-11

    上海越剧院2012年7月份演出

    上海越剧院2012年7月份演出 《孟丽君》 时间:7月1日 地点:台北两厅院 主演:单仰萍章瑞虹钱惠丽章海灵张永梅黄慧 陈颖 吴群金红丁小蛙葛佩玉 精品折子戏专场 时间:7月9

    2023-02-10

    上海越剧院2013年5月份演出

    上海越剧院2013年5月份演出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主演:章瑞虹陈颖章海灵 5月1日 地点:苏州科文中心 《红楼梦》 主演:钱惠丽单仰萍 5月11日 地点:南京文化艺术中心 《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