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的辉煌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晋剧
  • 光绪十年后,中路梆子再次兴起,现了中路艺人演中路戏的新气象,使旧日那种蒲梆艺人演中路戏的局面开始改变。从光绪十五年后到清中路梆子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演出活动有庙会戏、集市戏、踩台戏、开光戏、商行戏、开市戏、求神戏、还愿戏、祭祀戏、婚丧寿庆戏及官戏等。一般村庄,每年也唱戏一台;大型集镇,每年多达5-10台,中路梆子已成为中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了,而且它也随中路商人远足张家口、包头、归化等地,与当地剧种竞献技。中路梆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关系,吸收民间艺术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风格,前经谱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辖县的上路班;汾州府辖县的下路班;平定、辽州所辖县的东四处班而区分。直到解放后上述三者的较小差异,合为一体。

    中路梆子走向极盛之后,江南丝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尔还来,已势头大减。

    辛亥革命后,中路各县一度动荡不安,有钱有势者大都采取回避观望态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为前清衙门、镖局遗老等人充任。同时中路籍艺人队伍也已成长壮大,蒲梆艺人中除定居者,其余已不再来中路搭班了。民国5-19年(1916-1930),山西局势相对稳定,中路梆子又进入第二个辉煌时期。

    此时的中路梆子,班社林立,流派扩大。不仅扎根雁北、占领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陕西省东北部,以及省内原平阳府、潞安府所辖的北部各县,也发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横跨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绥远、察哈尔5个省区的大型剧种,从而被人们称为山西梆子。名伶荟萃,竞争激烈。中路梆子形成了一个人才济济、实力强大、互相竞争的大好局面。剧目繁多,文武齐备。由于人才辈出,上演的剧目多是名人手戏。常见的有《六月雪》、《凤仪亭》、《金沙滩》、《上天台》、《白蛇传》、《铁弓缘》、《百子图》、《法门寺》、《双官谐》、《万佛衣》、《中梁图》、《梅降褒》、《双罗衫》、《十三妹》、《塔子沟》、《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钱豹》等,共200余本、回、出。可谓文武皆能、行行不挡。演技精湛,百花齐放。此时,各个班社尽展新招,各门艺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领风骚。

    从20年代起,山西梆子由于部分老艺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维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现出了太谷锦艺园等上三班好戏。民国24年(1935),以著名女艺人丁果仙为首的步云剧社,和以盖天红为首的唐风剧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扩大了山西梆子的影响,也与兄弟剧种艺人交流了经验,丰富了自己。后来山西梆子出现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转化的局面。随之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因女子演戏更能招来观众、更能挣钱的影响,各地掀起了一般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热潮。山西梆子由于演员"阴盛阳衰",所以使许多优秀的盔戏、硬功戏、武打戏以及花脸、角戏等。逐步停演或失传,也使这个北方剧种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转悠扬的曲调和绵绵缠缠的作派所代替,从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种阳刚之气和铿锵特色。

    猜你喜欢

    中路梆子——晋剧的发展历程

    由于元杂剧是以北方音乐曲调为基础的,一旦脱离开它赖以生存的中原土壤,很快就走向了衰落,杂剧在元末明初处于低潮。然而,艺术的源泉是不会枯竭的,山西戏曲之乡到了明中叶以后,戏曲演出

    2022-07-23

    [晋剧]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打金枝》国母唱段)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王爱爱《[晋剧]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

    2022-06-07

    [晋剧]算粮事为丈夫自有主张(《算粮》选段)简谱-其他曲谱

    提示:在曲谱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将曲谱保存到您的电脑中,打印时候可将图片插入到WORD中,调整合适大小打印即可P1:刘汉银《[晋剧]算粮事为丈夫自有主张

    2022-06-07

    晋剧妆面人生

    中国戏曲的化妆,于"生""旦"叫做"扮俊"、"洁面"或者"素面",目的在于美化,特征是千人一面,人物形象和个性主要通过服装和表演来展现。而对于"净""丑"来说,化妆便是画脸谱,

    2022-05-17

    晋剧乐器――呼胡

    呼胡,拉弦乐器。又名梆胡、胡芦子。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用于传统晋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蒲剧伴奏。琴杆乌木、紫檀、红木或花梨木制作。琴筒椰壳制,称壳子。蒙桐木板。全长78、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