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访国家京剧院老旦演员谭小令​

  • 时间:
  • 浏览:33
  • 来源:爱戏网

戏里戏,万般情缘 ——访国家京剧老旦演员谭小令

那一年数九隆冬寒

我的儿农家子遭逢乱世在韶山

怕娇儿命薄浅七灾八难

拜干娘是一块花岗石岩

那一年你两岁话未说全

见屋外风声紧大雨倾天

张开手仰起头又笑又叫

任雨点打落在儿的腮边

我的儿啊____

        这是国家京剧院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创排的现代京剧《风华正茂》中,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在剧中第二次出场时的一段唱词。文七妹这段感人肺腑的慈母之言引得其B组扮演者谭小令的感同身受。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谭小令为塑造好这个人物查阅了大量党史、历史、戏剧资料,撰写4000余字人物小传,在排演前深入揣摩角色、与前辈艺术家沟通探讨,可谓下了不少功夫。

    是探索,也是继承

        京剧老行当通常善于扮演各类母亲的角色,比如家喻户晓的《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钓金龟》中的康氏、《八珍汤》中的孙淑琳、《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沙家浜》中的沙奶奶等等形象。

        在现代京剧《风华正茂》中,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背后支撑的力量,是精神的寄托,是内心的想念。同时这个角色也是京剧舞台上一个全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次以小见大、以平凡见不凡的真诚创造。在剧中,文七妹仅出场两次。第一次出场是初到北京寻求革命道路的毛泽东,面对生活的困难,引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第二次出场则是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站立在母亲遗像前,产生的对母亲的愧疚之意。这两次出场都是毛泽东脑海中勾勒的意象画面,并不是当下时空中真实发生的事件。因此,文七妹的身份、特点、地域等许多因素以及身上散发的母性光辉都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写意的设计下,谭小令运用京剧艺术的独特程式表演,在周围环境的烘托下,对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风华正茂》谭小令 饰 毛母

    是师姐,也是引路人

        作为B组毛母文七妹的扮演者,谭小令十分感谢师姐袁慧琴对她的提携与帮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在剧中饰演文七妹的A组,除了台上的演出,同时她也是该剧的艺术总监,戏里戏外、大小事宜,她都要尽心尽力完成。排演之初,袁慧琴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谭小令,这是同门师姐们的情谊,但更多的是对谭小令艺术上的认可。而谭小令也没有辜负师姐的信任和剧组的期待,排演三个月时间,从早到晚,谭小令都扎在剧组与师姐袁慧琴共同研究剧本、揣摩人物。

谭小令与袁慧琴在《风华正茂》新闻发布会现场合影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这句话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门下却恰恰相反。受李金泉先生影响,同门之间互帮互助,情深意长。《风华正茂》的排练拉近了谭小令与师姐袁慧琴之间的距离。每次看到师姐袁慧琴在排练场上忘我工作的时候,她都十分触动。《风华正茂》排练时间紧、任务重,又是国家京剧院今年的重中之重。在紧张的排练之余,她们两个人还要单独对人物进行细致打磨,分析每天排练中遇到的问题,私下做功课,再讨论研究人物。有一天,排练结束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二人因为白天的排练问题再次打起电话进行沟通,说到毛母第一次上场的问题时,二人顿感电话沟通词不达意,于是谭小令立刻放下电话开车直奔师姐袁慧琴家中,在客厅里说戏、对戏,直至深夜。这种创作的激情带给谭小令的满足感让她每每讲起这个故事都熠熠生辉。谭小令说,“师姐袁慧琴为这出戏耗费了很多精力,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更是勇于承担。她让我感受到自身对于京剧艺术的执着与坚守,以及受我们师父李金泉先生影响传承下来的这种工匠精神,细致入微的打磨每一个细节。这种工作精神对我的感染和艺术上对我的帮助都让我受用终身。”

        是榜样,也是标杆

        谭小令十岁开始跟随一代京剧大家李金泉先生学戏,十七岁正式拜入李金泉先生门下。谭小令拜师时,李金泉先生已经是享誉中国杰出的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家、作曲家、教育家,李金泉先生在京剧舞台表演、唱腔音乐设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传承、建设、发展老旦艺术,弘扬振兴京剧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突出成就。“老旦三王”王梦云、王晶华、王晓临,李鸣岩、赵葆秀、袁慧琴、郭跃进、刘莉莉、成郁文等后辈老旦名家均得其教益。她的徒弟绝大多数都是活跃在舞台一线的中流砥柱。作为李金泉先生的关门弟子,谭小令对这段师徒情缘充满感激。李金泉先生因材施教,从无门户之见,桃李满天下,对后辈舐犊情深,几乎培养一个,成功一个。他在艺术上要求严格,在德行上以身作则,对学生一丝不苟、言传身教。

谭小令与师父李金泉先生合影

        回想与李金泉先生学戏的宝贵经历,谭小令坦言:“我师父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经过打磨的,我们跟她学戏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抠。拿《李逵探母》的出场来说,很多学生一个月都未必能达到我师父的要求。”李金泉先生对于艺术上的精益求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谭小令。跟随师父学戏以来,李金泉先生的崇高品德,对京剧艺术上的无比热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细致认真,都深深刻在了谭小令心里,始终让她向前辈艺术家看齐,坚定不移将继承发扬老旦艺术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是家风,也是艺德

        谭小令出生在梨园世家,是谭门第七代传人。谭小令说,“谭家七代人都唱戏,谭家人,合作精神强,人缘好,技艺好,口碑好。老一辈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都是有目共睹的,到了我这辈更是不能松懈,艺德的继承也是谭家家风的传承。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崇德尚艺,见贤思齐。”受家族影响,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谭小令对京剧艺术耳濡目染。求知欲极高的她自小就喜欢读书,在校期间,阅览卡上满满记录着谭小令借书的日期。腹有诗书气自华,曾有人评价谭小令的表演带有书卷气,阅读的习惯培养了谭小令舞台上端庄大气的台风以及舞台下稳重踏实的性格。作为一名京剧演员,素日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也让她担得起国粹传承者的称号。

        新时代,新征程。如谭小令这一辈始终坚守传统京剧艺术的京剧人,在崇德尚艺的思想引领下,坚持职业操守、提高文化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加强专业学习,以创排更多以人民为中心、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己任,不断努力进取,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猜你喜欢

what are the props always seen in peking opera

InPekingopera(Jingju),propsareminimalbuthighlysymbolic,usedtoenhancethestylizedperforman

2025-04-18

how are onstage characters in jingju beijing opera classified

InJingju(Beijingopera),onstagecharactersareclassifiedintofourmainroletypes,eachwithdisti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chou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Chouisaroletyperepresentingcomicorclown-likecharacters,oftenmal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jing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Jingisaroletyperepresentingmalecharacterswithbold,larger-than-l

2025-04-18

in jingju the role type known as dan is

InJingju(Pekingopera),theDanisaroletyperepresentingfemalecharacters.Itincludessubtypesli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