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红墙京剧社每周二训练的日子

  • 时间:
  • 浏览:121
  • 来源:爱戏网

社区京剧社 红墙边唱初心——成立12年自编自演符合新时代曲目获好评

        用传统的京剧形式演绎红色经典会收到怎样的效果?近日,西长安街街道红墙京剧社就大胆尝试,并得到好评。成立12年来,红墙京剧社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用独特的方式传唱初心。

        每周二是红墙京剧社训练的日子。这天,记者来到京剧社的所在地——西长安街义达里社区活动室。只见十余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跟着二胡、琵琶等乐器抑扬顿挫地调着嗓子。

        社长聂连仲指着队员一一绍,红墙京剧社成立于2009年5月,有20余名成员,平均年龄65岁。虽说是业余文体组织,但队员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含糊,每周固定时间在义达里社区活动室紧张地训练。遇到重大表演活动,他们还要延长排练时间,增强训练强度。

        京剧的训练和表演涉及诸多环节,其中创作曲目是最难的。事实上,从创作到最后演,一个新曲目经常要耗费京剧社一个多月的时间。聂连仲坦言,京剧社成立之初,由于成员相关技能薄弱,京剧的创作和表演都很困难。京剧有固定的唱腔、韵律、节奏和表演形式,如何快速地提升队员的表演技能,同时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曲目,是当时京剧社成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红墙京剧社遍访京剧名家和团体虚心求教。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就是求教对象之一。了解了红墙京剧社的情况后,西城区第一文化馆与红墙京剧社结成合作关系,每年派专门的戏曲老师为京剧社指导训练和表演,并一起创作了《你我同行 垃圾分类建家园》《唱社区》《我是红墙人》等优秀京剧曲目。

        随着唱功和表演技能的提升,红墙京剧社捷报频传,其创作和表演的曲目连获第十四届“椿树杯”优秀奖、2018年西城区京剧票房大赛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红墙京剧社自编自演的京剧唱段《歌唱十九大》还得到了市领导的称赞。

        在多方支持下,12年来,红墙京剧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了帮助剧社可持续发展,西长安街街道和义达里社区不仅为京剧社提供了资金、设备,还四处奔走为其寻找表演机会。严于律己、精诚团结的精神也让红墙京剧社更上一层楼。

        采访期间,记者在京剧社训练地看到醒目的位置贴着京剧社章程,其中包括规范言谈举止、杜绝不利于团结的言行等11条规则。“尽管我们是业余文艺团体,但不代表表演业余。事实上,我们京剧社之所以佳作频出,的就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队员们不服输的精神。”聂连仲说。

        为了多出精品,成员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一次演出前,京剧社的一名主演半夜突发高烧。京剧社成员一边安慰心急如焚的主演,一边商量办法。关键时刻,平时基本功扎实的队员张学勇站了出来,“不能让大家的辛苦白费,我来担任主演”。大家一致评估没问题,于是,紧急排练,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演出。

        与这次突发事件一样,红墙京剧社在成长的道路上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共产党员在京剧社成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京剧社拥有5名党员,占总人数的1/4,在训练和表演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出表演时,他们在承担繁重表演任务的同时还主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训练之余,他们带领京剧社的其他成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文化志愿团队”“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队”等荣誉称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墙京剧社特别创作了《我爱你中国》《七律·长征》等曲目,用京剧展示党的光辉历程。“我们这些人都经历过国家发展中的艰难岁月,深刻地体会到如今幸福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用京剧唱出党的光辉历程,唱出人民的幸福生活。”聂连仲说。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