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课堂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 时间:
  • 浏览:452
  • 来源:爱戏网
  • 京剧进课堂
  • 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2008年新春开学之际,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当时在全国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

      在中小学普遍存有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情况下,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教育部确定了15首京剧教学曲目,《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入选,许多地方各地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还邀请专业京剧演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开设京剧课后,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传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

      从教育部确定京剧教学进课堂至今已有五六年,《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在中小学课堂里教得怎么样?学生们原来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的情况下是否在学习了京剧唱段以后正在逐步得到提高?学生家长想知道,社会公众很关切。

      让京剧进入课堂的用意是为了使中小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有很多,京剧当然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值得肯定。

      这几年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里,对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本土文化的教育,其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文化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的也不是很充分,甚至于包括历史教育、地理教育,都显得比较欠缺。从艺术来说,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涉更少,基本上是当作副科而非主课对待,这就很不理想。所谓主课和副科完全根据高考的需要来设计,没有根据高中毕业的要求来设置,如果从国民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首先立足于让每个学习者能够真正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使每个学习者的心灵有所依

      从京剧进入课堂这个举措来看,其重要的意义倒是促进我们思考,怎样才使中小学教学能够坚守文明、传承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承文明。艺术包含在文化之中,是文明传承或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明的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京剧这种形式传播,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我们能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京剧进课堂这个举措,对我们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很好的启迪。

      因为京剧要进课堂,就应该从课程建设的规律来考察,也就是要研究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定位不仅仅是京剧,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那应该要经过系统认证,从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选择最能够有表现力的、内涵最丰富的,而且比较完整的经典内容作为一种课程。这种做法比较科学。当然,从内容变成课程可能于行政部门。至于把什么内容当作课程,应该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判断力。比如说有些教师愿意接受沪剧、有些学校有擅长淮剧的师资,这其实可以商量,因校而异,因师设教。

      (作者系民进上海市委文化出版传媒委员会副主任) 文/管国忠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