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昭代箫韶》【连台本】

  • 时间:
  • 浏览:455
  • 来源:爱戏网

注释

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此剧系由同名昆曲(共十本,每本二十四京剧文化。今有清嘉庆十八年内府刻本)翻改京剧文化。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由慈禧太后主持,太医院、如意馆中稍知文理者均参与其事京剧文化。故事全按昆本次序,略加删节,随翻随唱,翻至第七本第三出京剧文化。皮黄本为四十本,每本多者四出,少者一出。中国戏曲学院藏有故宫升平署抄本,与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三十八本起讫亦相同。但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头本有八出,当为抄者分本有误。全剧编演历时两年,因八国联军入侵而中辍。此剧由升平署内学太监与传伶人合演,陆续编演,每次只唱一本,第四十本只一出,仅排未演。据齐如山《京剧之变迁》:张天德亦曾演出。据嘉庆八年内府刻昆曲本《凡例》说明:“《昭代箫韶》其源出自《北宋志传》演义(按即《杨家将》),考《通鉴》正史,其中惟杨业陈谷尽忠一节为实事耳,余皆后人慕杨业之忠勇极誉其后昆而敷衍成传。即潘美之恶,亦不如是之甚,只因既与杨业约驻兵谷口声援,王侁争功屡次没办法禁,及引全军径退,乃坐致杨业于死地,是以众恶皆归焉。又如所述德昭匡襄军国,竭尽忠诚,庇护贤良,不辞劳瘁,概为表彰其贤能,用以诛侫、屏奸、褒忠、奖孝耳,不可议其存殁而拘泥。今依《北宋传》……略增正史为纲领,创成新剧,借此感发人心。旧有《祥麟现》、《女中杰》、《昊天塔》等剧,亦系杨令公父子之事,既非《通鉴》正史,又非北宋演义,乃演义中节外之枝,概不取录。”此处列举之书,除明人姚子翼之《祥麟现》(《曲海》有目)及《女中杰》已佚外,元、明间小说《杨家将》、《北宋志传》,元人朱凯作《吴天塔》杂剧今均有印本。此剧所据正史材料,主要见于《宋史》杨业与潘美列传。

合集

《昭代箫韶》【连台本】:《昭代箫韶》【头本】、《昭代箫韶》【二本】、《昭代箫韶》【三本】、《昭代箫韶》【四本】、《昭代箫韶》【五本】、《昭代箫韶》【六本】、《昭代箫韶》【七本】、《昭代箫韶》【八本】、《昭代箫韶》【九本】、《昭代箫韶》【十本】、《昭代箫韶》【十一本】、《昭代箫韶》【十二本】、《昭代箫韶》【十三本】、《昭代箫韶》【十四本】、《昭代箫韶》【十五本】、《昭代箫韶》【十六本】、《昭代箫韶》【十七本】、《昭代箫韶》【十八本】、《昭代箫韶》【十九本】、《昭代箫韶》【二十本】、《昭代箫韶》【二十一本】、《昭代箫韶》【二十二本】、《昭代箫韶》【二十三本】、《昭代箫韶》【二十四本】、《昭代箫韶》【二十五本】、《昭代箫韶》【二十六本】、《昭代箫韶》【二十七本】、《昭代箫韶》【二十八本】、《昭代箫韶》【二十九本】、《昭代箫韶》【三十本】、《昭代箫韶》【三十一本】、《昭代箫韶》【三十二本】、《昭代箫韶》【三十三本】、《昭代箫韶》【三十四本】、《昭代箫韶》【三十五本】、《昭代箫韶》【三十六本】、《昭代箫韶》【三十七本】、《昭代箫韶》【三十八本】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