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谢幕 -杂谈随笔-曲海泛舟-戏曲艺术

  • 时间:
  • 浏览:64
  • 来源:爱戏网

报上赞扬邀乐师一道谢的“戏德”,使我想起谢幕不言而喻应在“谢”字上做好文章。作为观众,要求谢得有味,有情,谢得美,不能说是苛求吧。

常见的谢幕,演员是“一哄而上”,观众也就“一哄而散”。这种“间离效果”虽也未尝不可,但总觉得谢幕若成了画蛇添足,成了程式似的应酬,是会使人乏味的。据说一个京剧团在国,效果很好,观众反映空前热烈,但结尾却是出人意外的整整齐齐列队谢幕,大煞风景了!可见,这类谢幕“语言”,显然无法与观众交流起来,无法起到它应担负的演员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戏剧的演出,是与观众共同进行、完成的。因而,“谢”是双方的,每一方既是谢者,又是被谢者,这里,姑且从演出者一方来说,研究一下谢幕艺术。每出戏的结局千姿万态,要给观众带回去的东西也千类万殊(况还有因人而异)。所以,应将谢幕看作是演出的一部分,成为“‘凤尾”的最精雕的一笔来看待,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这样,破一破一些公式化的谢法,看来是必要的。记得《枫叶红了的时候》结尾是饶有风趣的:“四人帮”被粉碎了,剧中人物与观众一起欢庆这一胜利,扮演似“四人帮”的角色弯着腰,一个拉着一个又而过,顿时使人想起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风俗画,台上台下融洽一片,才算谢了幕。《灰姑娘》在华演出时的谢幕虽不是新奇之作,但“谢意”还是溢于言表的:先是群舞者,继是独舞者,再是扭捏作态的傻姐妹和讨人喜欢的小,层层铺垫之后,才是王子与灰姑娘登场。此刻,演出者与观赏者形成了互谢的气氛,把演出推向了真正的“高潮”。

谢幕是戏剧舞台上最后的一幅速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特殊一“幕”。我们想看到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的谢幕。

当然,这同时又向广大的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谢者和被谢者的观众,该如何“表演”呢?礼尚往来,以礼还人。这是观众们完全可以做到的。

猜你喜欢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

Explore the Art of Peking Opera Facial Makeup — On the “Peking Opera Masks” Channel

Onthe"FacialMakeup"channelatAixiw.com,you'llimmerseyourselfintherichandcolorfulworldofPe

2025-07-28

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尽在“京剧脸谱频道”

在爱戏网上的“脸谱”频道,你将沉浸于源远流长、色彩斑斓的京剧脸谱世界。从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到千变万化的图案与画法,每一帧都承载着角色性格的鲜明表达。为什么推荐这个频道?深入浅

2025-07-28

马小曼

马小曼(1947年-),女,京剧旦角。马连良之女。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梅派青衣,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马派"艺术创始人马连良之女,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作为北京京剧院“梅派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