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原名“中国评剧大剧院”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 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
  • 中国评剧大剧院
  •  全国地方戏演中心,原名“中国评剧大剧院”,为“中国评剧院”旗下自有剧场。建筑面积10544平方米,于一九九九年投入使用,二○一六年在中宣部、文化部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正式挂牌更名为“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心作为北京的重要文化场所,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活,提升了首都特别是南城地区的文化品位,是矗立在北京的一座文化地标性建筑。

      中心包含大剧场、小剧场、多功能厅、排练厅,可满足不同形式的演出及会议、新闻发布、研讨交流等需求。舞台功能齐全,演出设施齐备,视听感觉上佳,环境舒适优雅。有独立的停车广场和歇息花园,近邻北京南站,地处南二、三环之间,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中心依托中国评剧院“地方戏曲领头羊”的行业优势,在舞台设备互通、演出资源共享、专业人员互用和演出宣传等方面提供服务,有效降低演出运营成本。由中国评剧院发起成立的“全国地方戏曲院线联盟”,为各兄弟院团在剧目推广、艺术交流、资讯服务等方面搭建了平台。专家云集、名角荟萃的“全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设在中心,为邀请观摩、剧目评论、演员点评、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是各地方戏曲院团展示风采的理想选择。

      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先后承接评剧、黄梅戏豫剧越剧吕剧秦腔晋剧等近百个剧种300余个演出院团2000多场演出,承办“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等多项国家级的戏曲展演活动。建立了全国地方戏演出平台,打造了地方戏演出的标杆。得到中宣部和文旅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全国地方戏演出品牌剧场。

    猜你喜欢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

    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启幕

     7月25日下午,第十届“和平杯”京剧小票友邀请赛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5号举行,标志着这项承载青少年京剧艺术传承使命的盛事正式启幕。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