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今日唱响淄博鹧鸪戏(图)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12月24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将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唯一一个由村完整保护下来的剧种鹧鸪戏受邀参演。这个完全由淄博农民主演的地方独剧种已经在4年内3次受邀进京演出。一个农民剧团缘何有如此大的生命力?
4年3次进京演出的民间小戏
回忆起2013年7月2日在国家戏曲演出最高舞台长安大戏院的首场演出,淄博市永昌鹧鸪戏演艺剧院创办者刘永昌仍然难掩激动。“那晚,观众们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曲《宝莲灯》结束后,大戏院里叫好声不绝于耳,掌声经久不息。原本7点半开场的演出10点结束,却因观众不愿离去一直持续到11点。”刘永昌说,观众们对鹧鸪戏充满好奇又满心喜欢,不停地问演员们什么时候会再去演出。那一晚,首次进京演出的淄博农民艺术家们整夜未眠。
首场专演就锁定长安大戏院,是荣耀更是幸运。激动与兴奋过后,刘永昌与团员们也清醒认识到自己与国家级专业院团的差距。他们将成功化为动力,加倍努力打磨剧本、排演曲目。“我们邀请山东艺术学院的老教授来帮助系统化的整理音乐,耗时2个多月;又邀请了河北梆子和淄博京剧院的老戏骨们数次前来帮我们排演动作、眼神……”刘永昌的儿子、剧团的外联负责人刘洪杰告诉记者。为了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演员演出时的一个头饰,他们都会三番五次进京采购,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2月4日,鹧鸪戏再次受邀进京演出,这次是在梅兰芳大剧院。依然是鹧鸪戏《宝莲灯》,依然是座无虚席,依然是在观众的呼声中返场……“有3年前首演时来的老戏迷,也有第一次来就被吸引的新观众,虽然有地方话的差异,但丝毫不影响戏曲产生的共鸣。”刘永昌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演员们最大的收获是老戏迷们对剧团演出水平明显提升的肯定。
12月24日,第3次受邀进京的淄博鹧鸪戏演员们走进人民大会堂,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献演。
延续生命力鹧鸪戏寻求突破
4年3次进京演出,接连登上国内顶尖舞台,这个并不专业的民间小剧团令很多人刮目相看。
“2013年在长安大戏院演专场时,比我们晚一天的国家京剧院专场演出的道具已经提前进场,在与国家京剧院的几位演员和相关负责人聊天时,对方得知我们只是淄博的一个业余农民院团非常惊讶。”刘洪杰表示,作为行内的老前辈,国家京剧院的老师们了解到他们需要克服因经费不足而使得演员和道具都不够专业的种种困难后,无私提供了自己的刀、剑、枪、屏风、后幕等道具供鹧鸪戏演员们使用,大大提高了演出效果,此后的梅兰芳大剧院和今日的人民大会堂演出,亦是得到了国家京剧院同行们的大力支持。
一路走来,鹧鸪戏从最初那个不太成型的民间小调,到充满生活气息的特色地方戏,再到专业化农民剧团,甚至一度有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毕业生加入其中……在坎坎坷坷中收获满满。如今,在民政部门和文化部门支持下正式注册成立的淄博永昌鹧鸪戏演艺剧院,焕发出勃勃生机,却依然面临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种种困境。
“为了能使鹧鸪戏这一稀有剧种传承发展下去,必须要提高知名度,要有好的剧目、好的演员,走出淄博唱响全国。”刘洪杰说。现在,剧院正在打磨一出新剧《清风亭》,将齐文化元素纳入其中,在剧中的庙会盛况里加入了蹴鞠、阁子里芯子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计划将于明年搬上舞台。
这个淄博地方特有的民间小戏,正以自己的方式寻求着突破与发展,她期待着被注入更多的血液与能量,迸发出更强劲而持久的生命力。 (记者 赵瑞雪)
[责任编辑:杨凡、张润泽]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3-612199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3-6121991,诚邀合作伙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