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川剧,四川与重庆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拯救?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爱戏网

川剧,广泛流行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省市的地方戏曲

目前,川剧是属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共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大部分人的传统印象当中,川剧里的变脸、吐火等炫目的表演形式,就代表了它的全部,大家对于川剧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


很明显,大家对于川剧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游品白纸哥也只能从一些相关资料当中提取主要的信息,在此班门弄斧了。

川剧,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就像四川和重庆这片土地一样,兼容并包。


历史上,四川地区曾经有大量的外来移民涌入,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不仅带来了人口,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川剧当中所存在的5种声腔,也是外来剧种与当地文化所实现的本地化结合。


《汉州志》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这是重庆游品此前分析川剧时,就引用过的一段话。

外来剧种和川剧中唱腔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昆腔源自昆山腔,高腔源自戈阳腔,灯调则基本源自四川本地民间灯调,胡琴腔源自皮黄腔,弹腔源自梆子腔

川剧唱腔的融合变化,也正好对应了中国戏曲唱腔的一个演变过程。


重庆市内,能够观赏川剧的地方也不算少,其中的重庆市川剧院,应该算是专业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了。特别是龙凤呈祥大剧院,时常都会上演精彩的剧目。

不过,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能够真正走进剧院观赏川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川剧的观众群体相对固定,行话叫做票友,而且基本上年龄偏大,很少看到年轻人,这是游品白纸哥此前在现场观赏川剧时的直观感受。

原本的计划只是去拍摄重庆川剧博物馆,可是却意外得知旁边的剧院正在演出川剧,于是误打误撞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现场的川剧。


这是一场免费的川剧演出,剧目是现代川剧《金子》,根据曹禺的话剧《原野》改编,剧名直接使用了话剧主人公的名字。

配合着字幕(其实不太需要),感受着剧情,和周围的观众一起,这场川剧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自此以后,游品白纸哥开始更多地关注重庆川剧的现状,也了解到了重庆川剧的关键人物——沈铁梅。


作为现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一直致力于发展川剧。包括到各地演出,积极投身川剧文化的推广,还有寻找下一辈的川剧传承人。

这些努力是否有效呢?

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重庆的川剧依然处于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


就川剧的观赏本身来说,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当时游品白纸哥遇上的不是现代川剧《金子》,或许也就没有更多后续的关注了。

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当下主流的通俗文化并不相符,这是核心痛点。普通的年轻观众并没有培养出欣赏戏曲的审美,自然就不会选择观赏川剧。


然而,时代在发展,川剧这样的戏曲也开始寻求改变,新的剧目以及新的表演形式也开始出现,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拓宽自己的受众群体。

而且,在短视频当道的前提下,重庆市川剧院也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

截至目前,这个短视频账号,累计发布了62条作品,最早的一条于2020年3月30日发布,此时正是重庆市川剧院复工的日子。


这个短视频账号,主要发布的都是演员们的日常工作和幕后故事,还有就是一些相关的实时动态。

不过,很可惜的就是,目前该账号的粉丝数仅有2560人,获赞也仅有1.2万。能够开始利用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只是目前的效果并不好。


另外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就是川剧演出的售票情况。

此前,游品白纸哥特别想要去现场看演出(不是川剧),正好找到了一场本地方言喜剧团队——扯馆儿的演出。可是,刚刚一开售,票就基本售罄,只剩下价位较高的,最终无奈放弃。

而同样是演出,龙凤呈祥大剧院近期上演的小专场以及大幕戏《白蛇传》目前都有大量余票。

其中,《白蛇传》的票价已经低至40元,如此超值,却还是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众多的表演艺术家为之而努力奔走,川剧应该得到更好的推广和传承。

但是,如何传承?这的确是个问题。


表演艺术家们所想的,是对川剧艺术的纯粹传承,但是这样的想法或许有些脱离实际了。没有足够的亮点,很难吸引新的观众群体。同时,也难以将川剧更好地发扬光大。

游品白纸哥在磁器口遇见的一些川剧形式,或许是可以借鉴的。


在磁器口的茶馆里,就可以观赏到简单的川剧表演,这样的形式虽然很难称为正统的川剧艺术,但是至少让大家有了想要认识川剧的想法,这是一种低成本接触川剧的方式。

这里的低成本,不是指的经济成本,主要还是时间和渠道成本。不用单独跑到剧院,更不用算日子,日常生活就能接触川剧。


另外,磁器口里还有很多川剧换装体验,可以将自己装扮成对应的人物,能够进一步拉近普通人和川剧之间的距离。

如果不试图打破一些川剧艺术传统意义上界限,川剧的推广会非常受限。

以上,只是重庆游品白纸哥的班门弄斧之言,如有偏颇,还请见谅。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