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逝世

  • 时间:
  • 浏览:35
  • 来源:爱戏网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逝世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因病于2022年1月10日上午在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3岁。

    金采风老师的逝世,是越剧剧种的一大损失,在此表示深切地哀悼!

金采风老师

    金采风  女,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29生于上海。自幼喜爱越剧,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因唱电台而露名声。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角。1948年,东山越艺社在明星大戏院演出《王魁负桂英》时,傅全香突然嗓音失润,临时由她顶上,使她第一次扮演主角。1950年歇夏间,与丁赛君合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得到观众好评。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8月,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得到重点培养,由前辈演员对其帮教和辅导。1952年演出传统老戏《桑园访妻》一,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演员三等奖。1954年,主演的传统剧《盘夫索夫》,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获表演一等奖。之后,又主演了《碧玉簪》、《彩楼记》等剧目。1955年,随中国越剧团赴民主德国和苏联演出,1959年赴越南演出,1961年赴朝鲜演出,1989年赴美国演出,并多次到香港演出。1962年,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一角。1963年主演的《碧玉簪》被摄制成电影。文化大革命后,参与男女合演。在1978年拍摄的宽银越剧艺术影片《祥林嫂》中,扮演青年祥林嫂。在反映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现代剧《三月春潮》中,扮演女主角玲娣。1981年在《鲁迅在广州》剧中,扮演了许广平。1983年在《汉文皇后》中,扮演了窦皇后。1987年与吕瑞英、刘觉、张桂凤合演的电视片《西厢记》中,扮演崔莺莺。1988年与曹银娣、肖雅主演的《汉文皇后》,由上海电视台摄成电视片。1991年上海音像公司等4单位联合摄录了她的演出剧目集锦《越苑采风》共7集,内容有《盘夫索夫》、《庵堂认母》、《碧玉簪》、《西厢记》、《彩楼记》、《汉文皇后》等剧的折子和片断。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金采风表演艺术集锦》录像带2盒(含MTV卡拉OK)。她工闺门旦,兼擅花旦。唱腔继承袁(雪芬)派,并吸收有施银花、傅全香的音腔成分,自成一格,有“金派”之称。其特点是委婉流畅,富有韵味。好听易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盘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私淑学生有谢群英、黄美菊、樊婷婷等。1993年获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金采风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她一生致力于越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在潜心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多次参与越剧出国演出,积极扶持越剧男女合演,悉心培养金派艺术传人,为越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贡献。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