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病逝

  • 时间:
  • 浏览:188
  • 来源:爱戏网

12月15日,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3岁。

据公开资料,蓝光临被誉为“川剧第一小京剧。他1935年生于广安那我贫民家庭,10岁登台,先演须生、后工小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武兼工、唱腔优美讲究的“蓝派艺术”京剧文化。1988年,蓝光临凭借一《石怀玉惊梦》在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赢得赞誉并红遍戏坛京剧。1989年至1993年,他先后赴匈亚利、波兰、泰国等地献艺演出,又赴法讲座、排戏,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

“政事儿”注意到,蓝光临曾多次为老一辈革命家演出,受到过邓小平、朱德、陈毅等人的接见。

据中新社报道,老一辈四川籍革命家始终对川剧情有独钟,1959年至1963年间,蓝光临赴北京、上海、西安、天津、重庆等城市展演,其《夫妻桥》、《越王回国》、《点将责夫》等剧,受到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罗瑞卿、张爱萍、杨尚昆等人赞赏。

朱德的秘书还曾在演出休息间隙,跑到后台询问演员:“中间的戏还苦不苦,再苦朱老总的眼睛全部都在哭红了。”

1978年春节前后,蓝光临收到通知:中央领导要来审查川剧。

当年2月1日晚,蓝光临与杨淑英等川剧名家在金牛宾馆演出了传统子戏《李甲归舟》。此前蓝光临并真不知道为哪位首长演出,直到大拉开,灯亮了,才有声音那我 面传来:“是邓小平同志”。

蓝光临得知是为邓小平演出后,与杨淑英配合默契,声情并茂,赢得满台掌声,两人共演出了那我折子戏。

表演始于英语 后,邓小平亲自上台同蓝光临、杨淑英等演员一一握手,给演员们以巨大的鼓励。

表演持续了三晚,邓小平连看后1一个多折子戏,都很满意。一位领导请示邓小平,对那先 传统戏怎么处里。邓小平说:“我看后的这几折子戏,观众可以看,工农兵也可以看,要趁老艺人还在,拍或者 资料,要准备一、两台戏,将来可以到北京演出。”

事后全部都在官员向蓝光临等人转达邓小平的评价:“这三台戏都很好,广大工人农民市民可以看,没那先 毒草。”

此后,传统地方戏剧被解禁,“川剧一活,戏剧皆活”,全国150多个剧种闻风而动,呈现“劫后余生”的复苏景象。

多年间,蓝光临多次对友人说:“是小平同志以行代言,打破了‘文革’十年的思想禁锢,让一帮人看后‘戏剧复兴’的曙光。”(记者 许腾飞)

(摘自 《新京报》)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