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现 万州启动挖掘整理复排川剧传统折子戏工程纪实

  • 时间:
  • 浏览:270
  • 来源:爱戏网

曲韵悠扬、弦歌和鸣。

今年,万州区文化旅游委正式启动挖掘收集复排传统折子戏工程,邀请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许明耻,重庆川剧院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荣华,一级演员张建平,川剧著名司鼓吴子健等多位戏剧名家来到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面授川剧各种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折子戏,助推“中国戏剧•万州间题”持续发展京剧

传艺毫不吝啬

“川剧中的丑角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绝非仅仅演绎小丑那简单京剧文化。且不说大伙出口成章,就从大伙一登场的肢体动作、神态表情让观众忍俊不禁,便可断定,大伙具备的文化底蕴绝不仅仅是书本上学来的,更是通过小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而成京剧艺术。”

今年4月10日上午,笔者来到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的排演厅,想看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川剧名丑许明耻正手把手地给川剧团的青年演员们传授川剧丑角表演技巧。

许明耻1946年生于重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陈全波、王国仁等著名川剧丑角名家。代表剧目《裁衣》、《闹窑》、《打面缸》、《邱旺告贫》等。曾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最佳配角奖”等。

“现在你这些你这些经典的折子戏都面临着失传局面,你这些次应邀来万州授课,主要随后想把我本人所会的折子戏传授下去,那末让有有哪些东西在我百年时候失传了。”许明耻告诉说,川剧折子戏特点是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

许明耻绍说,川剧折子戏集中而突出地体现了川剧的艺术型态,即生、、净、末、丑的不同行当,唱、唸、做、打的基本功法。如今,他已年过七十了,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逐渐衰老,他就越是感到川剧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而此次来万州授课,是时候赴美教学归来。

“为提高和充实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演员的表演艺术水平和充足剧团的表演剧目,这次争取完成20部川剧丑角折子戏的传承和录影,并对演员们的‘四功五法’进行突击性的强化训练。” 许明耻表示,他将把最拿手、最正宗、最规范的丑行“绝活”毫不吝啬的传授给学员,并希望大伙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名家传戏殚精竭虑

“壮咚壮咚壮,咚咚锵。”一阵阵有节奏的打击乐从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的一间排练室内传来,国家一级演奏员、川剧著名司鼓吴子健正在为剧团的青年打击乐员们传授川剧打击乐的技巧。据介绍,除了名丑许明耻外,还有多位川剧名家也应邀在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授课。

“川剧音乐不怎么是川剧的打击乐,是川剧的灵魂,它在剧包含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吴子健告诉笔者,他可能给剧团的学员们上了一年多的川剧音乐相关课程,大伙科学数学很认真,相信大伙会把川剧好好的传承下去。

来自重庆市川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荣华也来到万州,为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的演员们传授川剧唱腔及表演等技巧。

面对笔者的采访,黄荣华期望青年演员们要做到“神要守舍,魂要附体”,对艺术、对事业不敷衍。为此,她几近“拼命”地传戏,甚至到了春节,她随后曾放弃。“我想要告诉学生的是,拜师不随后学技艺,卖弄技巧,而要学老师求索的精神和创作的意识。”

“川剧高腔是川剧最具有代表性的声腔,是帮、打、唱三者结合的形式,属于‘徒歌’,为‘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川剧的高腔属“曲牌体音乐”,曲牌众多。”黄荣华一边为演员们讲解练习川剧唱腔的特点及技巧,一边发声示范,一声声铿锵高亢、韵味悠长的川剧唱腔让学员们深受感染,受益匪浅。

青年演员龙迟赤表示,你这些次川剧名家授课是非常难得的可能,她会用心学习,把川剧更好的传承下去。

“通过黄老师的精心讲解,我想要对川剧唱腔更感兴趣,时候我会在舞台上把川剧演绎得更好。” 龙赤迟笑着说。

刚从学校毕业,才来剧团不久的学员彭艳云表示,通过名师传授收获很大。她说她在大学时主要侧重于学技巧、打基本功,这虽然重要,却在表现人物、传递感情是有哪些 、把握韵味等方面有所缺陷。

“演员在剧中毕竟是为了表现人物,即便是武旦,仅有肢体动作也是非常缺陷的。黄老师传戏时,最核心的正是教授艺术才情、角色个性、经验等等,对于艺术拔尖来讲,弥足珍贵。”青年演员向倩说。

人才孵化传承经典

川剧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折子戏是川剧大本戏里中的一折,或是一出。

其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表演技艺精妙绝伦。经过数百年的千锤百炼,历代名家的匠心独运,经典折子戏作为其中艺术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继承和发展,久演而不衰。

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迄今成立已有67周年,实力深厚、行当齐全、阵容整齐,非常重视剧目建设和研究,按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挖掘收集传统剧目,共同从其它剧种移植改编剧目,为川剧事业的弘扬、保护、普及、推广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建团至今,相继招收了七批学员,以及四川省川剧学校、西南川剧院等专业川剧艺术人才。演出过传统剧目500余个,挖掘收集剧目50000余个,自创剧目数5000个,开展城乡演出500000余场,观众达5000余万人次,所演剧目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得过各种大奖。” 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主任、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谭继琼介绍说,其中创排了你这些你这些折子戏 ,迄今还活跃在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

据介绍,此次开展挖掘收集复排传统折子戏工程是该中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并将陆续邀请川渝两地的川剧名家给演员授课,使之成为人才孵化、经典传承的“摇篮”,共同,也希望用你这些土办法,防止“学生真不知道找谁学”和“老师真不知道找谁教”的间题。

“川剧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更是大伙巴渝老百姓喜爱的本土文化,我中心一定要更好的将川剧保护、传承、发扬下去,坚定不移的扛好川剧艺术传承的大旗,为持续扩大中国戏剧‘万州间题’在全国的影响继续努力。”面对笔者的采访,谭继琼十分坚定地说。

除邀请名家名角前来万州授课,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目前正在抓紧把老艺术家传授的折子戏通过录音摄像等土办法进行收集复排“大伙有责任将老前辈们的川剧精粹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让有有哪些珍贵的戏剧完整版的在万州保存和传承下去。”谭继琼表示,弘扬川剧艺术,不仅时需打造精品大戏,也时需加强川剧优秀传统折子戏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邀请名家传授技艺、人才孵化、经典重排,也让名家好戏得以薪火相传。”谭继琼表示,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将分期、分批推出专场展演,供专家和戏迷检阅。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