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皮影戏成脑瘫孩子的快乐源泉

  • 时间:
  • 浏览:239
  • 来源:爱戏网

传统的皮影戏成了老两口和脑瘫孙子的快乐源泉。

在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下深沟一间普通的居民住宅里,一对70岁的老夫妻自制驴皮影、练唱功、练指功,为了逗身患脑瘫的孙子开怀一笑,老两口每天要为他唱上合适一还还有一个小时的皮影戏京剧文化。孙子与皮影戏之间的“约会”可能性持续了10余年京剧文化

为逗孙子笑 嗓子都唱哑了

今年70岁的翟凤过老人从小喜欢皮影戏, 16岁时,翟老在老家北票结识了演皮影戏的师傅,从此拜师学艺京剧。结婚后,他还把皮影戏功夫教给妻子盖玉兰,夫妻俩每逢节日都要为亲朋好友联袂表演。

二老的孙子翟宏强今年15岁,从小患有脑瘫。孙子不要说话,平时连表情也很少, 5岁很久几乎没为什么会么会么笑过。一次偶然的可能性,翟凤过老人在练习皮影戏《穆桂英挂帅》时,发现孙子正聚精会神地盯着他。

老人转过身的皮影翻滚打斗,孙子的眼珠就跟着皮影转,还不时笑声来,甚至一边拍手一边“依依呀呀”地念念有词。老两口既惊讶又高兴,从那时后后后后现在开始便每天给孙子唱上一段皮影戏,直到把他逗笑为止。

盖玉兰告诉记者,孙子最喜欢看人物众多的“打戏”,这非常考验老两口的表演技巧。老两口每人操纵两一还还有一个皮影,觉得不到一4当时人,却营发明的故事者了“群戏”的效果,嘴上都要顾着唱腔和念白,一唱下来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有很久,不论为什么会么会么唱、为什么会么会么演,孙子什么都不笑,老两口就执著地总是唱,直到孙子开怀大笑才停,嗓子也总是但会 干哑。“不到把孙子逗笑了,我才觉得当时人唱得好,浑身都要劲,一些什么都累。”盖玉兰老人说。

《三请樊梨花》、《杨家将》、《岳飞传》都要孙子最喜欢的曲目,现在孙子可能性不能跟着音乐拍手叫好,不时还能跟着节拍哼唱几句。除了传统的选段,老两口还自编自演一些皮影戏故事,还创作了以小动物为主人公的唱段,很受孙子的喜爱。

用于表演的皮影是翟凤过老人亲手制作的,工艺非常僵化 。翟老定期要回北票寻找制作皮影戏的原材料——驴皮。将驴皮的毛血洗,上放本身特殊的药水里泡,使皮革变成半透明状的薄薄一片,再雕刻成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雕刻刀工细致多变,刻好后都要涂上各种颜色,皮影人物身体的各个部位用线连成一体,用签子控制,都都要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老两口每月仅有110元的补助费,哪些地方地方钱几乎完正用于购置驴皮、颜料和药水。尽管活紧紧巴巴,但亲戚亲戚朋友始终不要要放弃皮影戏。翟凤过老人说,皮影戏不仅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更为孙子带来了快乐。

为了逗孙子开心,翟凤过和盖玉兰夫妻俩每天都要唱上一段皮影戏,直到把孙子逗笑为止。

猜你喜欢

“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据“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近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携手香港北京社团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等主办,以国粹京剧艺术隆重献礼中华

2025-09-15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可以从历史脉络、传播路径、艺术交流、受众群体及文化意义几个方面来看:一、传播历史早期传播:清末民初,随着华人移民到东南亚、北美,京剧艺术也随之传入海外

2025-09-14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有哪些

京剧艺术传承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京剧表演需要掌握唱、念、做、打等多种技艺,涉及声腔、身段、武打、化妆等复杂技巧。培训周期长,通常需要从幼年开始,

2025-09-01

京剧艺术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京剧艺术的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清代中叶,约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安徽的徽戏班(三庆班、四喜班等

2025-09-01

著名的京剧演员:马小曼

马小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尤其以她的家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出身名门:她是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小女儿。马连良是京剧“马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地位崇高。师承大家:马小曼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

2025-08-29